三、研究方法
1.总体方法
(1)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在对大量中外文献进行调研的同时,实地考察国内外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以掌握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基础、主要挑战及未来努力方向。
(2)理论推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科研方法,结合对特定样本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共性与特性的识别、分析,对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普遍规律、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等进行探索性研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观察与实验、假设与推理、分析与比较、还原论与整体论,以及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一系列方法,确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评价指标,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应权重。
(4)系统分析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全面、系统地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及其内在逻辑关联,构筑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并基于宏观管理的视角,重点研究政府管理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分工、功能定位、政策工具以及保障手段。
(5)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相应的智慧城市建设理论,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
2.具体方法
(1)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目标定位研究方面:通过文献研究禾口专家访谈确定智慧城市内涵的理论定位;通过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调研和统计数据分析明确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
(2)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研究方面:在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把握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状况,概括、归纳出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并进而探讨其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3)智慧城市建设系统架构研究方面:采用文献归纳和哲学思辨的方式,分析相关概念;采用类比的方式,剖析智慧城市的系统架构;从认知的视角,采用系统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同时基于国内外相关实践,建构智慧城市的系统架构。
(4)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方面: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统计学、数学、制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运用逻辑分析、归纳与演绎,以及科学抽象等思维工具,总结、概括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模式。
:5)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研究方面:利用实证研究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智慧城市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运用专家建议和民意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论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管理的要求;结合主管部门会议讨论与民意测评确定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方向。
(6)智慧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比较和评价各个典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按维度分解解构智慧城市发展评价,运用系统建模法和面向对象法构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判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