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土司城的文化景观:永顺老司城遗址核心区域景观生态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30962
  • 作      者:
    田红,石群勇,罗康隆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田红(1974-),女,土家族,湖南吉首市人,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民族学研究,主讲《生态民族学》、《地方性知识的保护与开发》等课程。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专著《本土生态知识引论》(合著)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获湘西州“科技兴州先进个人”称号,湘西州“132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石群勇(1966-),女,苗族,湖南保靖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潜心于民族文化保护实践及民族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民族文学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
  
  罗康隆(1965-),男,贵州天柱人,博士,研究员。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对象,2011年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生态人类学和生态环境史等方面。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环境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社会经济发展署项目1项,组织美国福特基金项目1项等。先后出版了《族际关系论》等7部学术著作,主编四套丛书,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Journal of Resourcesanc Ecology》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民族学、人类学、资源环境学系列论文13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等院校文科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
展开
内容介绍
  永顺老司城,位于湘西永顺县城东约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永顺彭氏土司王朝统治的古都,俗称为司城或老司城。永顺彭氏土司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到清雍正六年(1728)“改土归流”止,历时818年,连绵不绝,世袭28代,共35位土司王,其鼎盛时期辖20州。这种持续不断的长期有效统治,在土司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老司城规模之大、繁荣之盛、存时之久亦为各地土司所罕见。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的记载。清代贡生彭施铎曾作《竹枝词》赞“福司城中锦作窝,土王官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从中可见老司城昔日的繁盛与辉煌。
展开
精彩书摘
  万历年问,东北后金政权努尔哈赤举兵南侵,直逼辽阳,明朝廷征集天下兵马北上,抵抗后金南下,土家族各地土司多次应征出兵。永顺宣慰使彭元锦应征调援辽,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统土兵3000人赴辽抗清。由于征途遥远,一切自备,经过半年的行军,到达…海关时仅剩下700人,抵达通州时闻三路是败,未战而退。有明一代,永顺彭氏土司深受明王朝倚重,征战南至广西思恩,西至贵州遵义、四川播州,北至湖北、河南、辽东,东至海滨,足迹遍及大半个国土,成为以夷制夷的工具。其中最值得一书的是抗倭战役,此役肃清了十余年沿海委寇骚扰,湖广的土兵,广西的“狼兵”,特别是永保的士兵,战功卓著,为呆卫祖国的海疆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通过这些征战,永顺彭氏土司与朝廷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关系,朝廷的恩宠,也造就了永顺老司城超越前代的繁荣。
  可以说,在处理与朝廷关系上,永顺彭氏土司以军功、才学、服从等获得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可之后,借助国家政权组织系统、宗族组织系统,乃至婚姻组织形态巩固已有的政治经济地位,从而拥有支配其他家族资源的能力,更好也控制现有资源。
  从衙署区建筑布局功能方面来分析,也能够见证永顺彭氏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一是该衙署的最外一径为经历师衙门所在地。经历师是由朝廷委任流官所建的办公处,其职能是对土司实施监控、交流和辅佐等功能。这是土司制度实施“土流并治”的直接物证,因而它也是国家对土一J拥有绝对统治权和管辖权的物证,是相关土地和人民得到国家有效统治的物证,更是土司制度有别于国外其他制度的有力证据。二是该遗址中的正堂是土司举行重大礼仪的办事处。这些重大礼仪中关键礼仪包括接受朝廷委任的庆典、为朝廷立功的庆典,土司内部的重大政治事务决策等,因而它也是土司制度实质的另一物证。它表明土司对朝廷的归附、依存关系,以及土司代表朝廷对下属实施统治的行政权威。土司制度在中国职官体制中的地位,在这里可以得到明晰的体现。三是在该遗址中还可以看出专门陈列和收藏朝廷诰命、嘉奖和立功物证的处所,即当地乡民所称的凉洞和热洞。尽管这些收藏的文物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些遗址仍然可资作证土一J对朝廷的归附关系和臣属关系。四是该衙署的规制中还包括一大群与封建王朝官署结构相匹配的遗址,如厉坛、日月坛等。查阅典籍可以获知,上至皇宫,下至地方各级衙署都要配置这样的整套附属建筑,这些建筑是官员们代表国家实施各项祭祀的场所。这些祭祀用地在衙署的客观存在,一方面标志着土司衙门并非朝廷中的例外,而是与朝廷的所有地方官衙署一样,是按照同样的规格和制度去配置。这同样可以作证土司不是化外之邦,而是朝廷的官员,他们是朝廷的派属机构,也是朝廷对边疆实施有效统治的物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老司城遗址“选址”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老司城遗址土司文化遗产内涵
一、老司城遗址景观捕述
二、老司城土司文化内涵
第二节 五方观念与老司城遗址的空间镶嵌
一、老司城遗址的景观格局
二、老司城遗址景观布局中的风水观念
三、“万马归朝”的文化想象

第二章 老司城遗址“圣界”与“俗界”的景观文化
第一节 老司城遗址“圣界”景观建构与文化呈现
一、老刊城遗址“圣界”的景观建构
二、老司城遗址“圣界”景观的文化呈现
第二节 老司城遗址“俗界”的建构与文化呈现
一、老司城遗址“俗界”主要景观分布
二、老司城遗址“俗界”景观的文化呈现
三、老司城遗址“俗界”景观布局文化分析

第三章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的景观生态与人文建构
第一节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景观呈现
第二节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景观文化建构
一、老司城遗址宗教公共空问——民众心声愿望的表达
二、老司城遗址经济公共空问——地方社会的互为关联
一、老司城遗址文化公共空问——神圣与世俗并存
四、老司城遗址休闲公共空问——上司处理政务的姻亲模式
五、老司城遗址行政公共空问——国家与地方治理的整合
第三节 老司城遗址公共空间景观布局的意象表达
一、依就水的山水意象
二、因地制宜的生态意象
三、家国同构的宗族意象
四、强调风水的趋吉意象

第四章 老司城遗址的军事防御体系
第一节 老司城遗址“负险而居”的选址理念
一、老司城被确立为治所的背景
二、老司城遗址“负险而居”理念解析
第二节 以山为城、即水为池的军事防御体系
一、老司城遗址地形地貌特征
二、老司城遗址及周边河流分布状况
三、老司城遗址军事防御体系建构
第三节 老司城遗址军事防御体系的运行
一、负险而居,以险以胜的军事防御体系
二、择要而防的防御格局的建构
三、运转顺畅的古道、河流交通体系的军事防御功能的发挥

第五章 风水观念中的老司城遗址山水的造型与景观培植
第六章 老司城遗址山水景观的文化阐释
第七章 老司城遗址与土司辖地的尺度效应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