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委婉语研究新论: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a philosophy-of-mind approach to languag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25089
  • 作      者:
    刘倩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委婉语研究新论: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是对委婉语生成过程的研究,将主要从语言主体意识活动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和特点。在心智哲学视角下进行的语言研究认为:语言运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意识活动的过程,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意识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委婉语的运用也不例外。在对其进行认知方面的研究时,将语言主体意识活动的过程和该过程具有的特点纳入研究中,这样可以对委婉语这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做出更为充分、深入的说明。同时,这样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委婉语研究新论: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
  例[82]中委婉语为“偷香”,该表达出自《晋书·贾充传》,可用来暗指与女子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西晋时,贾充之女贾午与韩寿私通,将晋武帝赐给其父的异香偷给韩寿,之后被贾充发现,就将女儿许配给了韩寿。这里,鲁迅对男女私通的事件进行感知,在记忆中储存下来之后,结合大脑中已储存的意象,经过联想和想象,发生了格式塔转换,这样便能够将“偷香”转喻为“男女私通”,涌现就此发生。在涌现中有新质的出现,“偷香”具有的委婉的含义就是意识涌现的产物。从表面看来,该词本意为偷窃香料、偷闻香气等,此处婉指男女私通的用法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这便是涌现作用下的结果。
  例[83]中委婉语为“长安棋局”,此处可婉指动荡不安的政局。该表达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两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该诗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专宠杨贵妃,酿安史之乱,导致国运残喘,民不聊生,之后虽过去多年,但诗人仍记起动乱时在长安的生活情景,这里“棋局”喻指政局。在例[83]中,柳亚子对动荡的政局进行感知并将感知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后结合大脑中已有的关于杜甫之诗的意象信息,通过联想和想象,得到“长安棋局”这一涌现结果,并实现委婉的交际目的。从字面上来看,这一表达的字面义为长安的围棋棋盘上的布子形势,这里委婉的新义是字面上所没有的,是涌现出来的新质。
  例[84]中委婉语为“吃板刀面”,意为被砍死后再被推入水中。在该例中,梢公将被婉指事件(不管是杀人,还是将死去之人的尸体丢入水中都是不好直接言说的)的意象在记忆中储存下来,之后经过联想和想象,发生了基于相似关系的格式塔转换:将人砍死后丢入水中的过程正如板刀切面下汤水那样,因此可得出“吃板刀面”的委婉语。在该委婉语的生成过程中也有涌现的发生,“吃板刀面”的委婉义就是意识涌现的结果。
  通过对以上三例的讨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委婉语的新颖性是大脑中意识的涌现带来的,正是因为意识涌现具有非加和性的特征,使得最后生成的委婉语具有其组成成分所不具有的、新的语言含义和语用功能。但是要注意的是,涌现现象的新颖性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一个现象新颖与否是相对于个人大脑中的知识储备而言的,正如一个生活在内陆地区从未见过大海的孩子,在第一次见到波澜壮阔、白浪滚滚的海洋时,总会觉得很新奇,但是同样的一片大海在自小生活在海边的孩子眼中则显得稀松平常,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委婉语的新颖性也是如此。刚被创造出来不久的委婉语总是具有新颖性的,也正是这种新颖性使得其具有温和婉转的表达效果。可是随着越来越多人频繁地使用,在使用频率效应的影响下,一个民族或地区会慢慢地接受这则委婉语,并逐渐将其作为对不好直说的事件的直接的指称方式,这时本来具有委婉性的表达形式就逐渐丧失其原本具有的表达效果。例如,“黄牛党”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到现在已经逐渐丧失其原先具有的婉转的语用效果。由此可知,委婉语的新颖性和其具有的委婉的语言含义密不可分,正是这种语言含义可以带来的温和礼貌的语用功能,该语言含义和语用功能才随着委婉语的生成涌现出来的。关于使用频率效应我们会在第10章中展开讨论。
  8.3.2委婉语的层次性
  和委婉语层次性直接相关的是意识涌现的方向性。一般来说,系统在涌现的过程中,其组成成分会随着涌现程度的强弱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与之相类似,生成的语言表达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具体来讲,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可以被视为是由语音、音位、词汇、小句、句子和语篇等层级单位组成的;在语言系统中,层次不同,其具有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征也不同。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总结。
  第一,“越在底层,各种约束越严;反过来,越在高层,制约越宽松”(徐盛桓2009b:2)。前面已经提过,系统的层次性源于涌现的方向性,这些都和涌现的程度密不可分。可见系统中层次越高,涌现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涌现程度越强。
  ……
展开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委婉语
1.1.1 委婉语概说
1.1.2 委婉语的定义
1.2 委婉语的各种研究
1.2.1 委婉语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1.2.2 委婉语的社会心理研究
1.2.3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1.2.4 委婉语的构成方式研究
1.2.5 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1.2.6 委婉语的认知研究
1.2.7 各种研究小结
1.3 心智哲学视角下研究委婉语的特点和意义
1.3.1 什么是心智哲学
1.3.2 心智哲学视角下对委婉语的研究
1.3.3 心智哲学视角下研究委婉语的认识论意义
1.3.4 心智哲学视角下研究委婉语的方法论问题
1.4 小结

第2章 委婉语的心智研究框架
2.1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语言研究
2.1.1 研究语言的五个观点
2.1.2 主要概念梳理
2.2 委婉语的心智研究
2.2.1 心智研究视角下委婉语的界定
2.2.2 委婉语“为什么可能”
2.2.3 委婉语“怎么可能”
2.3 委婉语的心智研究框架
2.4 研究框架的运用
2.5 小结

第3章 委婉语研究的主体意识观
3.1 意识的研究:从感觉到感受
3.2 心智哲学对意识的研究:从最初意识到反思意识
3.3 感觉/感受、最初意识体验/反思意识体验的对应
3.4 语言主体意识过程的阶段
3.5 小结

第4章 委婉语生成过程的主体意向观
4.1 委婉语的生成:从事件到用例事件
4.1.1 事件和用例事件
4.1.2 事件和用例事件的特点
4.1.3 事件/用例事件?最初意识体验/反思意识体验的对应
4.2 委婉语生成过程的关键因素:语言主体的意向性
4.2.1 意向性的“顶层设计”作用
4.2.2 意向性的利己性特征
4.3 委婉语生成过程研究的核心:虚拟存在
4.4 小结

第5章 委婉语研究的计算观(1)——开始阶段
第6章 委婉语研究的计算观(2)——传承阶段
第7章 委婉语研究的计算观(3)——整合阶段
第8章 委婉语研究的涌现观
第9章 委婉语研究的拓扑观
第10章 委婉语的实际应用——使用频率效应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