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园的左边,有一组烈士墓:墓冢为矩形,大小一致,墓高1.5米,长2.5米,宽2米。陶成章烈士墓居中,左右两边分别为沈由智和杨哲商烈士墓。
陶成章(1878—1912),字希直,号焕卿,浙江绍兴陶堰人。他是光复会的中流砥柱和实际领导人,光复会起于他手,重组于他手,并在他遇刺身亡后随即瓦解,正所谓“光复会兴也焕卿,灭也焕卿”。光复会前期会长蔡元培和后期会长章太炎都是名重于实,而具体在各地奔走、联络会党、筹集资金、谋划起义的一直都是陶成章,“奔走国事,险阻艰难,十年如一旦”,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实干家。
皖浙起义失败、徐锡麟与秋瑾相继牺牲后,陶成章流亡日本,与章太炎先后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当时《民报》办报经费筹措艰难,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章太炎写信向孙中山请求经济接济,但孙中山此时正筹备国内起义,资金也很紧张,自顾不暇,故陶成章和章太炎因经费问题与孙中山产生了误会。后陶成章赴南洋筹款,多遇挫折,认为是孙中山从中阻挠,感到同盟会内部涣散,更觉有必要重组光复会。于是推章太炎为会长,并发售江浙皖赣闽五省革命债券,各省同盟会员中的失意者纷纷加入,各地分部陆续成立,光复会势力重新一振。同时,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嫌隙日深,甚至先后在同盟会内部掀起两场“倒孙风潮”。尽管最后因黄兴力促团结而暂时平息,此后两会依然共同为推翻清廷、创建共和互相配合、共同战斗,但这次兄弟阋墙的事件还是在同盟会与光复会问留下了无法彻底平复的伤痕,甚至为后来陶成章的被刺身亡埋下了伏笔。
在辛亥革命前后光复东南半壁的斗争中,从发动上海起义,到光复杭州,再到攻打南京、北伐徐州,陶成章及其所领导的光复会发挥了巨大作用。革命前夕,陶成章在南洋一带全力筹款支援革命,江浙一带起义的领导者和敢死队员,多为陶成章四方奔走、推心置腹联络结交的志士。辛亥革命爆发后,陶成章从南洋返回上海,亲身参与领导了革命活动,奔走联络,几乎寝食俱废,甚至导致旧病复发。在攻打南京的战役中,他亲临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浙江光复后,汤寿潜因素孚人望而被推举为首任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汤寿潜被委任为交通总长,因而辞去了浙江都督一职。卸任前,汤寿潜推荐章太炎、陶成章和陈英士三人作为继任候选,其中陶成章因“意志坚决,生活朴素,办事能力很强,不嫌劳苦,不怕困难,一切认真负责,从不自炫其功”呼声最高。章太炎则坚辞不就力荐陶成章,并以陈英士志在北伐为由,代陈推辞。浙江各界尤其是光复会会员也纷纷致电欢迎、呼吁陶成章出任浙江都督,但他以“民国初成,北虏未覆”坚辞不受,后由蒋尊簋继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