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节日风情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6295
  • 作      者:
    马福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马福贞,1967年生,祖籍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曾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法学硕士,历史学博士,任政治学理论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家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部分论文曾被《新华文摘》卡片转载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现任教于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节日风情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对古代岁时俗信的性质及其在古代社会化教育中发挥的重要功能进行了探析与研究。岁时俗信是几千年来节日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它的普遍传播和广泛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当然,必须准确判定各种民间岁时俗信的性质,要有所选择地吸收、继承和创新,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吸取精华,抛弃糟粕。在理论和实践中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视它的教育功能和历史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也有画猫在山石边与蝴蝶相嬉戏,以猫蝶谐音“耄耋”,山石象征南山之石,代表长寿,合起来就是“耄耋长寿”,即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之意。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尊老”、“敬老”是家庭和谐的保证,而家庭和谐是整个社会形成和谐氛围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古代伦理宗法社会更是表现出极其浓烈的“孝亲”情感。这种情感不仅表现为希望人丁兴旺、家族昌盛,而且更体现为“尊祖敬宗”,对长辈的顺从、孝敬,“百善孝为先”。中华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孝道”,“孝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本位,“孝道”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尊老爱幼、尊君、敬长等等都是孝道的派生物。所谓“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以孝事君则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阐明了“孝道”协调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宗法伦理的个中精义。
  民间年画除了传播“孝道”的艺术作品外,还有许多歌颂夫妻人伦和谐关系及美好生活情趣的作品,如《和合二仙》、《天仙配》、《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河南朱仙镇年画《天河配》,系根据民间传说创作,民间画师为烘托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七相会,夫妻共度良宵的喜庆祥瑞气氛,在画中特地增添彩凤和鹊鸟加以渲染,热情地赞美纯真的爱情,追求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和人问真情。年画也有许多直接赞美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和谐的作品,如《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合利市》等;还有大量的反映活泼健康的大粉娃娃类年画,如《新生初试》、《百子戏春图》、《五子登科》、《五子夺莲》、《连年有余》、《戏婴图》等,天津杨柳青粉娃娃类的年画清丽可人,这些年画都以赞美社会和家庭人伦关系和谐为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和合”精神的特点,体现在人伦关系上主张“贵和尚中”。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伦理一政治型文化,自然把协调人伦关系放在首位,这就必然强调和谐与统一。而传统民问年画作品则以大量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题材歌颂并赞扬社会家庭伦理观念中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相互谦让、和睦安康的人伦秩序。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岁时俗信的概念和性质
第一节 关于俗信的文化概念
一 俗信文化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二 几个相近概念的注释和界定:节日、社会化、文化化
第二节 古代岁时俗信的性质和类别
一 岁时俗信探源
二 关于岁时俗信性质问题的讨论
三 岁时俗信的类别
第三节 古代岁时俗信的文化功能
一 古代岁时俗信的文化功能
二 古代岁时俗信的传播在传统社会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传授经验技能培养生存能力
第一节 岁时俗信与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传授
一 敬授农时的古代传统
二 岁时农信是古代农业部落和农业民族生产的指导观念
三 岁时俗信与天文历法知识的传播
第二节 传授测天预警知识
一 预测预警,防患于未然
二 重视自然灾害,加强害虫防治
第三节 传授医疗和医药保健知识,阐释养生之道
一 除尘、洗浴驱鬼的节日避邪俗信与卫生防疫知识教育
二 医药俗信与医学保健知识教育
三 岁时避邪防身俗信与医疗技术知识的传播
四 岁时俗信与四季饮食保健知识的传授

第三章 培养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
第一节 节日祭祖与古代家庭伦理观念的社会化教育
一 岁节祭祖俗信与尊祖敬宗的家庭教育
二 岁时瞻拜“祖图”的俗信活动和传统伦理教化
三 “烧袱子”俗信与“事死如生”的孝道教化
第二节 “中元”祭祖俗信与三教圆融下的“孝道”教化
一 秋社祭祖的古俗遗风
二 中外文化的交融汇合焦点:孝道
三 民间鬼节俗信与道教中元“地官”赦罪信仰的民俗演化
第三节 岁时俗信和古代伦理观念的社会化教育
一 祭师俗信与尊师重教的道德教化
二 端午节的俗信与古代传统社会忠君爱国教育
第四节 古代岁时禁忌与行为规范的社会化教育
一 岁时禁忌与行为规范的社会化教育
二 岁时语言禁忌与语言规范教育

第四章 培养社会角色胜任社会期待
第一节 岁时俗信与古代社会的角色期待和教育
一 古代岁时俗信与传统社会的性别角色培养与期待
二 岁时俗信对古代社会的性别角色强化和认同
三 七夕“乞巧”俗信与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角色目标期待
四“男乞文”的节日俗信与传统社会对士人的角色期待
第二节 古代岁时俗信与传统社会的角色转换与调适教育
一 古代节日习俗中的“冠笄礼”与成年人的角色转变与调适教育
二 节日婚育俗信与已婚女性的角色规范与调适
三 婚育俗信与已婚女性角色期待与强化
第三节 古代节日祭祀权归属问题与家庭性别角色地位的讨论
一 “女不祭灶”俗信与古代男性社会角色的核心地位
二 “男不拜月”俗信与古代女性社会角色的从属地位

第五章 个案研究
案例一:古代岁时语言、文字、图画俗信及其教化功能
第一节 岁时语言俗信的传播及其教化功能
一 多说祝祷语、吉祥话,遵守节日语言规范
二 用各种咒语破解灾难
第二节 岁时文字俗信、文字媒介及其传播与教化功能
一 从仓颉造字到汉字崇拜
二 关于“吉祥字”的民间俗信
三 “避邪字”、“符”与趋利避害的文化心理控制
第三节 民间年画俗信的媒介传播及其教化功能
一 民间年画——农耕时代销量最大的印刷媒介
二 古代民间年画传播天文历法与农业知识及其对农事活动的指导
三 古代民间年画对社会人伦秩序的教化和协调
第四节 节日童谣里的教育
一 启发儿童对传统社会美德的认知
二 丰富儿童对各种知识的学习
三 促进儿童智力水平的发育和提高
四 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二:清明节的教育
——从自然节气清明到社会政治清明
一 清明:古代农业社会民众生产与生活观念的双重指导
二 自然清明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 社会清明节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附表1 《清嘉录》(清·顾禄撰)所录农家谚一览表
附表2 中国岁时俗信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