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髹饰工艺
楚国漆器的髹饰工艺有髹漆、彩绘、描金、贴金、扣器、雕刻与填漆等。
髹漆髹漆是对胎骨进行髹饰的第一步,有了髹漆这一步骤,器物才具备了漆器的特征。髹漆分底漆和面漆两种,一般不加彩绘的漆器只髹底漆,加彩绘的漆器则要髹面漆。彩绘漆器一般需要三道工序:髹底漆、髹面漆、彩绘。在彩绘时,已髹过的面漆必须干燥,否则就会出现“咬底”现象致使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完全失败。所以髹漆过程中需要荫干,这就需要“荫室”,或具备“荫室”条件的环境。“荫室”的作用就是使刚髹过漆的器物可以较快干燥,并使形成的漆膜在光泽、牢固度等方面都达到较好的程度,以利于下一道髹漆或彩绘工序的进行。
在长江中游,由于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利于制造漆器,除严冬及盛夏外,一般都能进行漆器生产,特别是春末夏初,更是制造漆器的良好季节,因此在楚国,“荫室”的作用并不如黄河流域那么重要。
可见,楚国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可以进行漆器的生产,相对来说楚国的气候条件特别适于制造漆器,而不必像黄河流域那样更多地依赖“荫室”(当然高档漆器除外)。由于这个原因,楚国的漆器生产特别发达,民间工匠也能广泛地制造漆器,从考古发掘中可见,楚国漆器数量多,使用范围广,一般中下阶层都能使用。
彩绘楚国漆器的色彩十分丰富,但使用最多的则是黑、红二色。从髹饰工艺上看,楚国进行漆器彩绘装饰的工艺,大多数还处在绘画的范围,在明代的《髹饰录》中称之为“漆画”或“描漆”。纯漆画的彩绘一般只在黑底上用一种色漆,多为“黑底朱绘”。“描漆”则是在黑底上用多种色漆画出花纹,“粉泽烂然如锦绣”。江陵雨台山354号墓出土的漆圆盒、387号墓出土的耳杯等,都是“描漆”产品,在黑底上用红色漆勾画后又用金色、黄色漆进行勾描。
贴金与描金贴金是用漆作粘接剂将金箔贴在已髹饰好的漆面上,在《髹饰录》中称之为“金髹”。据王世襄先生考证,漆器上粘金有贴金、上金、泥金三种,贴金是用金箔,贴金前先用一层漆液,待漆液干到恰到好处时,再将金箔贴上去①。后德俊认为,“出土实物表明楚国的贴金漆器的制作工艺与上述基本相同”,只是楚国漆器不是全器贴金,只贴上部分用金箔制成的花纹②。在湖北襄阳山湾东周墓和湖南临澧1号楚墓中出有贴金箔的漆器。
描金是在漆器上描绘金色花纹,因往往金、银同时采用,所以现代称之为“描金、银装饰法”。现代描金的方法是等漆器基本制好后,用彩漆薄描花纹,然后放人温室,待漆将干时,用丝绵球将金粉刷在花纹上。后德俊认为楚国描金工艺应与此类似③。在出土的楚国漆器中,多见有用红、金、黄三色花纹装饰的,尤其是雨台山427号墓出土的一件鸳鸯豆,许多装饰都是用金色描绘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