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态学上的乡村与村落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乡村与村落的概念多是受到了乡村自然资源的生态性的影响。乡村地理学家Hugh Clout认为:乡村是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①村落指的是农民具体聚居的地方,农村指的是以农民聚居的村落为中心而形成的,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大面积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村落长期被包围在自然环境之中,被包围在自己活动的农业生产环境之中,村落是人与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②
乡村作为生态的概念,用来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指的是单个聚落人口规模较小的地方,这些聚落之间则是较大的开敞地带;还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严格地讲是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有的用来表示某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就是乡村型的景观。维伯莱(G.P.Wibberley)认为:“乡村这个词指的是一个国家的那些地区,它们显示目前或最近的过去中为土地的粗放利用所支配的清楚迹象。”从生态构成上看,乡村不但用来指居民少的地方,而且还指与人口多的地方来往较少的隔离开的定居区。③
(五)“乡村性”主导下的乡村与村落
目前,已有的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乡村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多侧面的不同认识:从职业的角度,乡村被等同于农村、等同于村落,指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从事农业生产的就是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聚居场所就是乡村聚落,农业产业成为农村赖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条件;从生态的角度,研究者抓住乡村与城镇之间人口集聚规模差异、景观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差异等特征,将乡村定义为粗放的土地利用、开敞的郊外、较小规模的聚落;社会学家则从社会文化构成的角度捕捉乡村社会的本质属性,并在它与城镇的比较中把握其相对性,乡村因此被描述为传统的、地方性的、同质的地域群体。④这些对乡村的定义多是从乡村特征的外延角度展开的,而且多具有阶段性、历史性、政治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忽视了乡村的“乡村性内涵”。因此,结合我们所要探讨的乡村旅游、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特征,采用“乡村性”主导下的乡村概念。
张小林认为,在世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定义应该让位于乡村性这一概念,在一定地域内考察乡村性质的强弱(从对立面来看,就是城市性的弱强),比起不断划分过渡地带的做法更可操作,更具有可比性。确定一个地区的乡村性:首先,每个地区都可以看作是城市性与乡村性的统一体,乡村性强的地区就是乡村地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