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阅读与感知:人文地理笔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42125
  • 作      者:
    唐晓峰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唐晓峰,一九四八年生,辽宁海城人。一九六八年到内蒙古插队。一九七二年五月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毕业后到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工作。一九七八年考入北大地理系做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一九八一年留校工作。一九八六年秋赴美国Syracuse大学地理系读书,一九九四年获地理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返回北京大学,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任教。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中国先秦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阅读、感知都是思想活动。思想活动有个特点,一套思想与不同的具体对象碰撞,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具体成果,表面凌乱,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而思想其实就是考对象的万变来充分展现的。换言之,学术思想就是要用基本概念应对大千世界,这在地理学科尤为突出。
  作者的研究与其他从事历史地理研究者的不同在于,他是最能把历史与当代联系在一起的学者。在《读书书系·阅读与感知:人文地理笔记》的文章中,不论讨论的对象是古代现代、中国外国、城市乡村,也不论关照的是讲堂还是市井、书本还是现实,作者都能用通俗流畅的文笔把许多有关的新鲜观念、理论及知识,与中国当前的发展现实结合起来,文章读起来几乎篇篇都有精义,对读者不仅能更新知识也很有启发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对地理学家来说,空间有空间性,地方有地方性,如同人有人性。作家描写人的五官外貌是次要的,把人性写出来才是高手。都是英雄好汉,武松与鲁智深人性不同。都是首领,晁盖与宋江的人性不同。都是王朝首善,长安与北京不同。同样是长安,汉长安与唐长安的空间性差别极大。
  阅读是培养问题意识,好书会提供启示,提供新的视角、新的价值判断、新的属性诠释,而不仅仅是罗列新的知识。当然,知识是问题的基础。对于地理学来说,在某些时代,知识更新会带来学科革命,但革命最终是发生在问题层面,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不构成革命成果。在对科学革命的研究中,现代科学史理论强调范式转换,而在范式概念中,就包含提出问题的方式。
  美国学者在对于美国城市史的研究中,提出“城市边疆”的概念,这就是美国历史地理学特有的提出问题的方式。边疆概念在美国历史研究中意味着前沿,而不是边缘,它是积极的、动态的。“城市边疆”,正是美国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视角,它说明着城市在区域扩展中的地位、功能、属性。研究中国城市史,在某些区域也可以借用“城市边疆”的概念,至少我们可以用来观察北方民族南下的过程,或观察外国殖民者侵入中国的过程。美国历史地理学家墨菲(R.Murphey)关于中国近代口岸城市的研究,就体现了这种观察。当然,在中国历史城市中还有重要的另外一类,即“城市中心”,它与“城市边疆”一起构成中国古代其评述很容易加盟目的论。这里所谓的“目的”,不是自然界自身怀有的,而是人类意愿的反照,是一种将人类看作自然发展的最高成果,并以人类的诞生与生存为价值准则的进化观。在古代西方,自然是属于人的,到近代科学化时,将其反过来,人是属于自然的。西方古代的地球设计论(designedEarth)是宗教式的目的论阐述。人类许多早期神话中的创世故事都有目的论。
  无论自然环境是什么属性,人类毕竟看到自身的发展是越来越繁杂多样,于是对于自身的好奇日益增长。关于各地的社会人文风俗,古人描述起来容易上手。人的事情,到底不像大自然那样神秘、高远,对有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关于人事的观察和领悟,是足够丰富和准确的。在古人对地理知识资料的叙述上,他们的自然知识的水平远不如人文知识的水平接近现代地理学。或者说,在地理学科学转向的时候,在人文方面的转变幅度不像自然方面大,许多古代积累的人文地理知识素材在科学时代仍可以利用。
  古人留下了大量方志类的文献,内有大量人文记述,从政治变故到地方习俗,涉及人事的各个层面。这些地方性的人文知识,是古代地理学遗产的大宗。这些记述,只要是朴素写实的,今天就仍有利用价值。
  ……
展开
目录
前言

阅读篇
任务与信念
地理学的两个世界
古希腊的数理地理学
人与地:一份历史回顾
文化地理学中的“超机体·观念
文化转向与地理学
读《文化中的城市》
文化与过程:美国历史地理学特色
哈维空间:创造性的破坏
哈维巴黎:城市空间
梵蒂冈的地图画廊
地图·文化·社会
历史地图的数字化
王庸的困惑
中国古代此方:三元人文地理结构
山脉与历史
区域与国家
兵家地理
现代语境下的徐霞客
都城的(中)轴线——在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文明论与中国地理学的近代转身——在“文明等级论与殖民史学”会议上的发言
此京外城的社会学意义
魏礼森的书:解读“中央之国”

感知篇
生活地理:地点、场所
都市大街
时尚地理
名分问题
作家与城市
此京的存在——读《城门开》
城市包围农村——台湾观感
洞庭东山与“一统志”
原生态社会:洞庭东山实习札记
回望自行车时代——为一个老自行车文化影展雨写
工业遗产
初识导师——侯仁之师期颐寿日感怀
从“基句救国”到“人类再造”——记青年候仁之
追记史念海先生
怀念石泉先生
记王恩涌先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