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文化纲目举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27415
  • 作      者:
    吉发涵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吉发涵,1947年生,山东济南章丘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方向为古代汉语、中华文化和民俗研究。在古人名字研究、汉语称谓研究、名物训诂研究、诗歌格律研究与词典编纂等方面用力尤勤。主要学术著作:《汉语称谓大词典》、《古人名字解诂》、《中国成语故事珍藏版》、《中华大典·民俗典·风俗民俗分典》等。此外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纲目举要》主要收录了周代严格典型的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宗法制在历史上的演化及其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抉择与结晶——儒家经书与经学、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次大论争与大总结——百家争鸣与十家九流简介、罢黜百家与儒家经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关于五帝
  “五帝”是继“三皇”之后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五位伟大的祖先。《世本》、《国语》、《史记》、《大戴礼记》、《帝王世纪》等,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他们的或详或略的记载。因而比起“三皇”来流传下更多的资料,所以也更多为后代传颂。而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慎重地提出过“五帝”及“五帝时代”在考古学上无法证明的看法。至今,经过七八十年的努力,相当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中华民族族群活动与分布情况的大量考古成就,正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顾先生所期望的利用考古学重建真实中华民族上古史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重新估价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裘锡圭先生主张叫“虞夏时代”)并将其历史化,是当今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学术研究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必然。
  对于“五帝”的具体所指,历来有多种组合说法,主要的有如下五种:
  1.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说
  这种说法见于多种典籍中。例如《世本·帝王世本》(按,《世本》是战国时代史官所著的一部史书,今有辑本存世。司马迁作《史记》时曾取材于它。《汉书·艺文志》称“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即主此说,且有“黄帝娶于西陵之女,谓之累祖。产青阳及昌意。”“颛顼是黄帝之孙。”“喾,黄帝之曾孙。”“尧是黄帝曾孙……为陶唐氏。”“舜是黄帝八代之孙……帝舜有虞氏。”等语,但皆语焉不详。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则保存了校完整详细的资料(见本章附录)。此外,班固《白虎通·号》也主此说:“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
  2.伏羲[太昊(嗥)]、神农(炎帝)、黄帝、少吴、颛顼说
  此说最早分别散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各纪的首章,如:“孟春之月……其帝太嗥”、“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孟秋之月……其帝少嗥”、“孟冬之月……其帝颛顼”云云。这种说法,被《礼记》作者吸收并全盘载入《月令》篇中。有学者考证认为,《吕氏春秋·十二纪》各纪首章“系吕氏本之古农书并杂以阴阳家说增删而成”。从文中浓重的阴阳五行色彩推断,这种看法是可信的。同时也说明这种说法形成时间还是比较早的。由于《吕氏春秋》特别是《礼记》对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这种五帝说对后世的影响也较大。
  ……
展开
目录
代卷首语
第一章 导论
一、文化与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一般特性
三、中国古代文化独有的几个显著特点
四、当前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与中国古代文化的阶段性发展
第一节 上古传说与典籍中的中华民族祖先
第二节 证明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起源的考古学遗址简介
第三节 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两朝中华文化的阶段性发展

第三章垂后识古的汉字系统及其对于中华文化的功绩
第一节 探讨汉字起源的初步结论与汉字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 垂后识古的汉字及其文化功能举例
第三节 对汉字体系优劣价值的再认识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化的纲维——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
第一节 宗法观念的产生与宗法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周代严格典型的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宗法制在历史上的演化及其影响

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化的抉择与结晶——儒家经书与经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次大论争与大总结——百家争鸣与十家九流简介
第二节 罢黜百家与儒家经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儒家经书简介

第六章科举制度简介
第一节 科举制度产生之前的选才方法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其发展演变过程(上)
第三节 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下)
第四节 小结——科举制度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利弊得失

第七章佛教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 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第三节 佛教文化的人生模式
第四节 汉化佛教的标志性派别及汉化佛教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八章道教与道教文化简介
第一节 道教的渊源及其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道教的基本教义及其神仙系统
第三节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道教典籍简况

第九章古代礼仪制度简介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周礼》所载礼仪制度与《仪礼》篇目简介
第三节 《仪礼》中保存的几种主要礼仪仪程简介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若干称谓礼俗简介
第一节 称谓礼俗的“卑己尊人”原则与应用举例
第二节 古代名字礼俗与名字相协方式简介
第三节 别号、室名以及谥号、庙号、尊号、爵号、封号、年号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