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另眼看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41015
  • 作      者:
    大周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大周编著的《另眼看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打破 常规,以特殊的视点向读者介绍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 既紧密相关,又神秘莫测的国度--日本。通过引用发生在日本国 内的许多真实事例,将日本人的工作、生活的最新动态介绍给读者。
  《另眼看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还结合近年来发生在 中日两国间的政治摩擦和突发性事件,解 析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日本人的思想深处对过去的战争的认识。
  从价值观、人生观、国民性、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等方面加以比 较,深入浅出地向国人介绍大家所不知道的日本和日本人的另一面。


展开
精彩书摘
     2011年3月11日,里氏9.0级的大地震和因此而引发的巨大海啸袭击了 日 本东北部地区。在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日本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所表现 出的 超然的冷静和秩序井然的场面,通过电视画面,震惊了整个世界。     从广义上来看,自然灾害发生后出现明抢豪夺的现象近年来有增无减 ,已 经成为一种倾向。从海地发生地震和美国的新奥尔良受灾后明抢豪夺的案 件就 可以说明这一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世界上很多人都为日本人在3.11地 震后 表现出来的这种“超常的举动”而感到吃惊,并认为这是日本文化产生的 巨大 力量。笔者却以为,与其说这种秩序井然来自于日本文化,倒不如说这是 日本 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礼节,长期以来在无形中养成的一种良好习惯。如果 单从 一种文化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个角度来解释的话,是没有太强的说 服力 的。比如说,日本人对自己身边的事和物是善还是恶,有着非常明确的判 断标 准,并且大家都在努力地使自身的言行更加完善。换句话来说,从这些受 灾的 人们身上体现出的这种沉着冷静和秩序井然,与其说来源于日本文化,倒 不如 说来源于日本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无形的力量。     地震和海啸发生以后,在面对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巨大悲痛面前,这些 生活 在灾区的人们不仅沉着冷静地面对着残酷的现实,而且凭借高度的自觉性 ,维 持着正常的秩序。他们排着长长的队领水和食物,在避难所里,大家很自 觉地 照顾弱者、老人和孩子们,人们自觉地做着应该做的一切。从他们泰然自 若的 表情中看不出一丝凄惨、悲凉的哀愁来。     要谈论日本社会,或者提及日本这个名族之前,有必要对其国民性做 一个 分析。日本人的国民性大体上属于“缺乏自主、自治性,个人服从团体, 严格 遵守上下等级关系,并且非常在乎周围对自身的看法和评价”。也就是说 ,日本 人爱抱团儿,并且一切服从团体中多数的意见,唯恐自己因不合群而被孤 立或 在众人面前丢脸。     在此,笔者想引用日本非常有名气的“中国通”田中则明先生关于对 日本 民族的性格分析,田中先生指出:日本民族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把别 人的反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凡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事物本身 是否 符合逻辑,而是周围的人对此将产生什么样的看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从日语的表达方式上来看的话,这点尤为突出。正因为日本人非 常在 意自身的一言一行,所以才会对外界的反应格外敏感。对他们而言,与人 交往 时一般只走过场而不会说真心话或者假戏真做,从这一点正说明在他(她) 们 的内心里自我意识非常 强。因此在文化论的范 畴里常常把日本人最明 显的特征定义为“日本 人是集团主义的群体”。    日本人有着缺乏个人意 识的特点,使得在日本 社会中,“以和为贵,回 避冲突”成为了比较普 遍的处世之道。可以说, 集团主义和对周围大环 境的依赖性是日本社会 的特点。这里的集团主义是相对于个人主义来说的,在日本社会里自我意 识不 存在于以人为单位的个体之中,而产生于其所在的团体。这个团体中的每 一个 成员都愿意接受这种状态,并对所属的这个团体有着无私的忠诚之心。     P1-2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我所了解的日本人
第一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说真心话
第一节 耻感文化与其国民性
第二节 说话爱绕弯子的日本人
第三节 KY与钝感之力
第四节 “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请笑纳!”
第五节 口不对心的场面话
第二章 日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节 日本人心中没有“熟人”和“外人”
第二节 日本女性是贤妻良母吗?
第三节 昔日妙龄东瀛女,今日剩女寻偶难
第四节 人到老时第二春
第五节 从天之骄子到获刑入狱,日本人究竟崇拜谁?
第三章 日本的饮食男女与“阴盛阳衰”
第一节 男尊女卑的大环境&“食草男”增多
第二节 日本年轻人能挑得起大梁吗?
第三节 席卷全日本的AKB潮
第四节 出国恐惧症与无家可归的打工仔
第五节 从企业当逃兵,摇身一变成公务员
第四章 日本的职场物语
第一节 “五月病”的多发季节
第二节 为上司活着的工薪族
第三节 职场骚扰与性骚扰
第四节 放假了该做什么好?
第五节 中国和马来西亚缘何成为日本人的天堂?
第二部分 我所了解的日本社会
第一章 缺乏诚意、不敢正视历史的日本人
第一节 从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谈起
第二节 日本人自己也是战争受害者吗?
第三节 日本人有正确的历史观吗?
第二章 日本人没有爱国心吗?
第一节 升国旗、唱国歌时该不该起立?
第二节 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利益
第三节 “爱国无罪,造反有理”?
第三章 日本是言论自由、平等的国家吗?
第一节 是民众的言论自由,还是政治家和媒体的特权?l
第二节 报道的自由是墙头草随风倒吗?
第三节 日本政治家的失言
第四节 民主主义下的平等与政治家的世袭制
第五节 不为公众所知的公开的秘密
第六节 杀人不用偿命吗?
第四章 风吹墙头草、媒体一边倒!
第一节 媒体取材的手法、报道的方法令人生疑
第二节 爱国主义教育=“反目教育”吗?
第三节 韩流因何而热,华流缘何而冷
第四节 日本人的“理所当然”&外国人眼中的“不可思议”
第五章 秩序井然,却缺乏活力
第一节 .地震、海啸及福岛核泄漏事故致使外国人纷纷撤离日本
第二节 贫富差距加剧,社会不安定因素激增
第三节 年轻人的无奈与老人的无力
第四节 不欢迎外国人的非移民国家
第三部分 日本社会与中国社会,中日关系走向何方
第一章 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日本人的交友观、价值观
第一节 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的日本人
第二节 宽松式教育(教育)与失去的十年
第三节 “骨汤门事件”&重新审视洋快餐
第四节 名人、公众人物更应做表率
第二章 彬彬有礼&利己主义
第一节 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哪儿去了?
第二节 女足世界杯背后的喜与忧
第三节 反华势力之鹰派三人帮--樱井、前原、田母神
第四节 傲慢狂妄、爱挤眼睛的老头儿--石原慎太郎
第五节 厌中情绪&中国威胁论
第三章 政治的混沌都是民主制度惹的祸吗?
第一节 想当选没钱万万不行
第二节 富豪首相&议员的世袭制
第三节 今日政治的混乱,正是日本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第四节 话说自民党&民主党
第五节 官员的空降部队(天下)&酒馆出租车(居酒屋)
第六节 核电站事故是日本民主政治最大的失败
第四章 色情文化&“表现的自由”
第一节 表现的自由&色情暴力作品泛滥
第二节 东京都颁布限制色情出版物条例激起千层浪
第三节 妇女&少儿不宜的国家l
第四节 日本人与性、暴力&令外国人费解的“表现的自由”
第五章 从钓鱼岛事件到反日游行
第一节 战争受害者理论--从长崎和广岛的两颗原子弹到钓鱼岛事件
第二节 日本政府命名钓鱼岛周边岛屿&天外天、春晓天然油气田问题
第三节 在历史面前,谎言不攻自破ll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