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现为陕西省的省会。关中平原是通往中国西南和西北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西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各代帝王建功立业之地,自然屡屡被封为国都。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
西安最早被定为国都的地点为“丰镐”,丰和镐其实是两个地方,分别位于西安市西南沣河的西岸和东岸。丰都为周文王所建,镐都为周武王所建。这里一直是西周(前1046-前771)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文献记载,丰、镐布局整齐,均为正方形,每面各开三个城门,街道为东西和南北向,南边为宫殿区,北边为市场区,左边建有祖庙,右边建有社稷坛。丰镐都城在西周末年的战争中被毁,至春秋时期这里的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过几次迁都,最终定都咸阳。咸阳与西安在历史上同属一座城市。虽然在秦朝灭亡后,这座都城化为了灰烬,但秦始皇在西安营建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让秦朝在西安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汉承秦制,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02年,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了长乐宫;公元前200年,长安被正式定为国都,经过近百年的修建,汉长安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城内规划整齐,据考证,其布局和形制符合《周礼·考工记》中对都城格局的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汉长安城为后来的几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隋朝建立以后,修建了一座比汉长安城规模更大、布局更加规整的城市一一大兴城。唐朝则在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形成了唐长安城。这里就是现在西安市及其近郊地区的所在地。唐长安城全城周长36.7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平面布局呈大长方形,城内街道整齐划一。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北部中央,为城市的核心区。整座城以南北向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这种布局特点对后来的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盛唐时期,长安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学习的中心。唐朝末年,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祐元年(904),唐昭宗詖迫迁都洛阳。西安城作为都城的历史宣告终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