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陶瓷文化·大千世界:对德化窑及陶瓷产区陶瓷文化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852416
  • 作      者:
    孙斌著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斌,男,生于河北宣化,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在景德镇创作,并建立“无为斋”陶艺工作室;2001年9月至今在福建省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已更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任教,主要从事艺术理论、艺术设计理论,及现代陶艺等教学工作,在此期间,对陶瓷艺术文化的功能及其表达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2009年9月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工业设计工程专业(陶瓷艺术方向),并于2012年7月毕业。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对陶瓷文化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陶瓷文化研究更加广泛,《陶瓷文化·大千世界:对德化窑及陶瓷产区陶瓷文化的研究》围绕陶瓷文化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文化内涵逐渐展开,旨在揭示陶瓷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而形成陶瓷文化发展及其运行的理论。
  《陶瓷文化·大千世界:对德化窑及陶瓷产区陶瓷文化的研究》以全局文化为背景,以德化陶瓷文化为主题,探讨陶瓷文化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以适应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成和谐关系,研究陶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谓适应时代潮流。
  《陶瓷文化·大千世界:对德化窑及陶瓷产区陶瓷文化的研究》既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又可供广大热爱陶瓷文化的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由于地理阻隔原因更加减少了福建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机会。因此,原本封闭的小农经济愈加显得原始而落后,更多的文化生活需求都要在地区内部解决。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福建的地理状况愈发将人们分割在更力口狭小的范围内活动,例如,在高山峻岭、溪流横阻的武夷山、戴云山、九仙山地区,一个自然村几十户人家不是分布在山环水绕的山凹中,就是分布在陡峭山崖层叠的山涧羊肠小路边。在古代德化,由于上述原因,对外文化交流欠缺致使信息不灵,人们的文化生活单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特征更加明显。除了在水口和南埕等少数地方有水路交通以外,大部分地区,还是人挑肩扛,这更加促使德化农业耕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然而,偏偏在这个相当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起了一种传统工艺,并结合这样的工艺产生了一种源远流长与文化内涵丰富的陶瓷文化,即陶瓷文化。
  传统陶瓷文化正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类型,小农经济是陶瓷业发展的基础,陶瓷业又为传统农业注入经济活力。简单地说,就是人们既进行农业耕作,又从事陶瓷生产与制作。小农经济社会是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生产中人们既进行农业耕种,同时,又进行家庭手工制作。在陶瓷生产繁荣地区就出现了这种家庭经营模式,它是小农经济社会占主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人们在进行农业耕织的同时,又制作与生产日用陶瓷器物,以便适合日常生活需要,这便在部分农业和陶瓷手工业的家庭中出现,以形成更加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文化生活。而在非陶瓷手工业的耕织家庭也就近换取日用陶瓷器物,这样,商品交流也随之而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陶瓷手工业的地区性发展极大地方便农业人口的生活需要,增加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与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在文化因素可比的范围内,由于德化在交通上的不便,使得它获得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文化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人们生活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以一种极度自信的理念和意识来经营生产与生活。此外,人们若要进行常规化的生活,势必先要解决生活日用品这一突出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从很早开始,德化先民就已经在制作陶器了。这种陶文化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的一种生存与生活能力的体现。有一种物质的生产,自然就会发展并提高技术来加强这种生产,以便更好地满足扩大生活的需要。这是世界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理所当然具备的生存与生活本能的体现。德化的传统陶瓷文化就是这样,在客观需要和主观努力下不断发展起来的。
  德化地处泉州内陆地区,由于山地阻隔,可利用的水上交通有限(因为在德化境内可供船舶航行的河流流量不足,尽管德化水量丰富)。因而,自古以来在德化地区就形成了与外界相对较少的物物交流与文化信息往来的传统习惯。这是德化独立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客观性原因之一。此外,德化地区由于地理地貌因素,山地林地较多,相对而言可耕地面积少,人口平均数量低且居住分散,在寻求可耕地企图的指导下,农民分散在农业种植良好的土地之上或边缘。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湿润多雨 青山绿水
第二节 地质复杂 资源丰富
第三节 风景优美 环境宜人

第二章 胜人一筹的材料发轫
第一节 自然妙有 仁智第一
第二节 优质材料 巧夺天工
附录一

第三章 亦农亦瓷的经营模式
第一节 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
第二节 亦农亦瓷 多种经营
第三节 农耕为本 工商结合

第四章 佛教美术的内外注脚
第一节 佛教东渐 信仰繁荣
第二节 行在手指 美在心灵
附录二
第三节 匠心独运 白瓷“丰碑”
第四节 正确评判 科学发展

第五章 血浓于水的传承模式
第一节 礼重于器 器成道至
第二节 言传身教 拳不离手
第三节 “瓷行”天下 立规于家
附录三
第四节 时代主流 技术聚焦

第六章 享誉中外的白瓷精品
第一节 优良材质 兼有工美
第二节 工艺环境 陶瓷美术
第三节 中国白瓷 德化为最
第四节 舶往海外 载誉而归

第七章 经营模式的与世推移
第一节 破旧立新 春风得意
第二节 解放思想 地位转移
第三节 发展经济 保障有力

第八章 陶瓷文化的再度梅开
第一节 门户顿开 新气刺激
第二节 调整重组 人物比齐
第三节 对外贸易 增长活力
第四节 发展经济 深化工艺
第五节 审美文化 形式多样
第六节 民俗文化 市场广阔

第九章 回归传统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文化迂回 新旧更替
第二节 陶醉过去 载重过去
第三节 反思过去 创新第一

第十章 展示自我的多种尝试
第一节 “殊路同归” 不拘程式
第二节 表现自我 贵在人前
第三节 多种经营 集思广益
第四节 教育兴废 物流俱备
附录四

第十一章 全球产品的集群文化
第一节 全球价值 不可抗拒
第二节 打造自我 文化凝聚
第三节 中心文化 环境第一
第四节 综合实力 胜券在握
第五节 集群文化 竞争有力
附录五
附录六

第十二章 陶瓷文化的传承沿袭
第一节 传统教育 重士轻工
第二节 陶瓷文化 继往开来
第三节 文化审美 现代教育
第四节 一体多元 主流文化

结束语
后记
补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