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阻隔原因更加减少了福建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机会。因此,原本封闭的小农经济愈加显得原始而落后,更多的文化生活需求都要在地区内部解决。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福建的地理状况愈发将人们分割在更力口狭小的范围内活动,例如,在高山峻岭、溪流横阻的武夷山、戴云山、九仙山地区,一个自然村几十户人家不是分布在山环水绕的山凹中,就是分布在陡峭山崖层叠的山涧羊肠小路边。在古代德化,由于上述原因,对外文化交流欠缺致使信息不灵,人们的文化生活单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特征更加明显。除了在水口和南埕等少数地方有水路交通以外,大部分地区,还是人挑肩扛,这更加促使德化农业耕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然而,偏偏在这个相当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起了一种传统工艺,并结合这样的工艺产生了一种源远流长与文化内涵丰富的陶瓷文化,即陶瓷文化。
传统陶瓷文化正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类型,小农经济是陶瓷业发展的基础,陶瓷业又为传统农业注入经济活力。简单地说,就是人们既进行农业耕作,又从事陶瓷生产与制作。小农经济社会是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生产中人们既进行农业耕种,同时,又进行家庭手工制作。在陶瓷生产繁荣地区就出现了这种家庭经营模式,它是小农经济社会占主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人们在进行农业耕织的同时,又制作与生产日用陶瓷器物,以便适合日常生活需要,这便在部分农业和陶瓷手工业的家庭中出现,以形成更加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文化生活。而在非陶瓷手工业的耕织家庭也就近换取日用陶瓷器物,这样,商品交流也随之而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陶瓷手工业的地区性发展极大地方便农业人口的生活需要,增加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与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在文化因素可比的范围内,由于德化在交通上的不便,使得它获得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文化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人们生活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以一种极度自信的理念和意识来经营生产与生活。此外,人们若要进行常规化的生活,势必先要解决生活日用品这一突出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从很早开始,德化先民就已经在制作陶器了。这种陶文化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的一种生存与生活能力的体现。有一种物质的生产,自然就会发展并提高技术来加强这种生产,以便更好地满足扩大生活的需要。这是世界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理所当然具备的生存与生活本能的体现。德化的传统陶瓷文化就是这样,在客观需要和主观努力下不断发展起来的。
德化地处泉州内陆地区,由于山地阻隔,可利用的水上交通有限(因为在德化境内可供船舶航行的河流流量不足,尽管德化水量丰富)。因而,自古以来在德化地区就形成了与外界相对较少的物物交流与文化信息往来的传统习惯。这是德化独立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客观性原因之一。此外,德化地区由于地理地貌因素,山地林地较多,相对而言可耕地面积少,人口平均数量低且居住分散,在寻求可耕地企图的指导下,农民分散在农业种植良好的土地之上或边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