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有理想就有疼痛: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访谈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58937
  • 作      者:
    高晓春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只要你内心有源源不断的理想,疼痛就会继续下去。因为疼痛,我们才活得如此真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讲述高粱地里的故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倾吐《白鹿原》的四年创作艰辛……20位文化名人敞开心扉,谈理想说疼痛,勾勒中国当代文化的沧海桑田。
展开
作者简介
  高晓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二十多年,采访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一百多名。其精彩深入的访谈直面受访者的精神世界,既洞察入微,又通达宏观。不仅突显出受访者的思想轮廓与精神之光,而且真切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印记。已出版作品有《直面中国文化名流》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有理想就有疼痛: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访谈录》是一份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最真实底稿,收录了高晓春与白先勇、冯骥才、余华、莫言、余秋雨、陈忠实等20位当代中国文化大家的对话。通过近距离的访谈,展现了这些文化大家多彩的内心世界,也阐释了他们对生命、艺术、财富及文化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莫言:我把要讲的故事放在高粱地里
  原本想趁火打劫,谁知道弄假成真
  高晓春:无论是在由您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红高粱》《暖》里,还是在您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里,我们都不难看到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不难看到您与高密东北乡那酽酽的化都化不开的“血地”深情。因此,文学评论界的人们称您为“高密东北乡”开天辟地的皇帝。
  莫言:是的,就是在《白狗秋千架》这部小说里,我第一次战战兢兢地打起了“高密东北乡”的旗号,从此便开始了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文学生涯,原本想趁火打劫,谁知道弄假成真。我成了文学的“高密东北乡”的开天辟地的皇帝,发号施令,颐指气使,要谁死谁就死,要谁活谁就活,饱尝了君临天下的乐趣。什么钢琴、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地痞流氓、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真传教士……统统都塞到高粱地里去了。
  高晓春:一位作家说过,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
  莫言:他的本意是讥讽我,但我却把这讥讽当成了对我的最高的嘉奖。这条破麻袋,可真是好宝贝,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出几个短篇。
  高晓春:一个作家难以逃脱自己的经历,而最难逃脱的是故乡经历。您说过这句话。
  莫言:所谓经历,大致是指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内,在某个环境里,干了一件什么事,并与某些人发生了这样那样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作家很少原封不动地使用这些经历,除非这经历本身就已经比较完整。
  在这个问题上,故乡与写作的关系并不特别重要,因为有许多作家在逃离故乡后,也许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事。但对我个人而言,离开故乡后的经历平淡无奇,所以就特别看重故乡的经历。我的小说中,直接利用了故乡经历的,是短篇小说《枯河》和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文革”期间,12岁的我在一个桥梁工地上当小工,起初砸石子,后来给铁匠拉风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铁匠们和石匠们躺在桥洞里休息,因为腹中饥饿难挨,我溜到生产队的萝卜地里,拔了一个红萝卜,正要吃时,被一个贫下中农抓住了。他揍了我一顿,把我脚上那双半新的鞋子剥走,送到工地领导那儿。我因为怕丢了鞋子回家挨揍,只好去找领导要鞋。领导是个猿猴模样的人,他集合起队伍,200多人站成黑压压的一片。太阳正在落山,半边天都烧红了,像梦境一样。领导把毛主席像挂起来,让我请罪。
  我哭着,跪在毛主席像前结结巴巴地说:“毛主席……我偷了一个红萝卜……犯了罪……罪该万死……”
  民工们都低着头,不说话。
  张领导说:“认识还比较深刻,饶了你吧。”
  张领导把鞋子还给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往家走。回家后就挨了一顿毒打。出现在《枯河》中的这段文字,几乎是当时情景的再现:
  哥哥把他扔到院子里,对准他的屁股用力踢了一脚,喊道:“起来,你专门给家里闯祸!”他躺在地上不肯动,哥哥很用力地连续踢着他的屁股,说:“滚起来,你作了孽还有功啦是不?”
  他奇迹般站起来(在小说中,他此时已被村支部书记打了个半死),一步步倒退到墙角,站定后惊恐地看着瘦长的哥哥。哥哥愤怒地对母亲说:“砸死他算了,留着也是个祸害。本来今年我还有希望去当个兵,这下全完了。”
  他悲哀地看着母亲。母亲从来没有打过他。母亲流着眼泪走过来。他委屈地叫了一声娘。
  看过《枯河》的人也许还记得,那个名叫小虎的孩子,最终是被自己的亲人活活打死的,而真实的情况是:当父亲用沾了盐水的绳子打我时,爷爷赶来解救了我。爷爷当时愤愤地说:“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嘛!还用得着这样打?”父亲是好父亲,母亲是好母亲,促使他们痛打我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在毛主席像前当众请罪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二是因为我家出身上中农,必须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当然,并非只有挨过毒打才能写出小说,但如果没有这段故乡经历,我绝写不出《枯河》。
  高晓春:再谈谈长篇小说《檀香刑》。《檀香刑》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入围作品,并且是全票入选。《檀香刑》述说的是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的事儿,发生在1900年前后,与您的经历无关。对于这类体裁,您如何把握?
  莫言:我想,你说的是历史小说的问题。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堆传奇故事,越是久远的历史,距离真相越远,距离文学越近。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奇化的过程,每一个传说者,为了感染他的听众,都在不自觉地添油加醋,再到后来,麻雀变成了凤凰,野兔变成了麒麟。我的小说大概也就是这类东西。我把要讲的故事放在高密东北乡、放在高粱地里——就像孙犁把故事放在荷花淀里、老舍把故事放在小羊圈胡同里、沈从文把故事放在凤凰城里一样,然后,再把往昔传奇化的传说,用我的思维方式去讲述。
  ……
展开
目录
白先勇:是古典的美,是爱情打动了年轻的心
冯骥才:眼睁睁看着文化消失,我的心里充满了失败感
雷抒雁:精神是一种有力量的存在
韩美林:哪怕是添一声美鸣,也算没白活一世
阿  来:写《尘埃落定》,是一次隆重的精神洗礼
莫  言:我把要讲的故事放在高粱地里
毕飞宇:有理想就会有疼痛
周海婴:父亲那么老了,我还这么小
郑欣淼:诚惶诚恐到故宫
孔庆东:幽默是一种从容的态度
阮次山:每一个外国政要都是一本书
余  华:《兄弟》的荒诞与真实
梅葆玖:父亲说做人一定要真,在舞台上也一样
毕淑敏:我的心灵有三间屋
熊召政:这十年我和张居正朝夕相处
余秋雨:我的不少书都是走出来的
陈忠实:我用四年的时间写了《白鹿原》
厉以宁:经济学应该以人为本
吴晓波:记录“小人物”,总结商业历史
沈昌文:书牵涉到灵魂,对待灵魂的事情,要慎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