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生万物:解读数字“三”的奥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1970
  • 作      者:
    王宝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宝明,青岛胶南人,世界华文文学家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军旅业余作家。自谓“丑人”,友称“教授”。求学笨鸟先飞,崇尚宁静致远。著有《共和国50年要事寻踪》、《实用写作的构思》、《闪光的足迹》、《数字伴君健康行》、《六六大顺》、《九九归一》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三生万物》是作者历经十年准备、挥毫三年写就的,可谓心血之作。这是一本探索和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三”的哲学现象的书,《三生万物:解读数字“三”的奥妙》共二十余万字,书名取自我国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在表达作者对这一道教思想及其影响的极大关注和辨析认知。写作过程中,作者独具匠心,采用了分章编排的体例,以“三”为轴线,将书的内容辟为六章,每章编纂三十篇命题文章,内容横跨5000年的历史时空,起承转合一脉相承,以辩证的观点、翔实的史料、雄辩的推论、通透的审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朝各代安邦治国的文韬武略、古今名人读书治学的箴言家训、修身养生的经典妙方、包罗万象的浩瀚世间中蕴涵的大量的“三”的现象作了一一列举和详尽解读,再现了“三”在表现形式上的令人称奇之处和客观事物的组合必然,是研究中国数字文化、研究人类社会哲学发展形态并探寻其内在联系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三生万物”是我国春秋时期道学家的宇宙起源观和造物论,在作者看来,“三”是一个充满着神奇的数字,“三”的现象无所不在,“三”的组合无所不有,“三”的力量无所不能。作者在书中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一百八十种“三”的哲学现象作了普遍联系和深入贯通的研究论证,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三”作为万物生成的客观定量,是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客观内在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自然法则,把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宇宙生成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从而实现了一次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思想跨越。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初衷。
展开
精彩书摘
  汉代以前,天地崇拜与祖先崇拜并举。因而,把祭天、祭地、祭宗庙合称为“三礼”。《左传》指出:“决定国家安全和命运的大事,就是祭祀和军事,两者同等重要。”在古代,从京师王城、省府州县到乡镇村落,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社稷建筑,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土地庙。所谓“社”,即社神,指的是土地神;所谓“稷”,即稷神,指的是五谷神。建了社神,就会保佑风调雨顺、一方平安;立了稷神,就能保佑庄稼无灾、五谷丰登。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自先秦以来对社稷的祭祀,在国家的祀典中一直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而且要由天子亲临主祭。历代的祭祀时间和礼仪,一般是京师以每年仲春、仲秋、腊日举行,史称“三祀”。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古代天子祭祀之前,要致斋三日,即连续三天吃斋和沐浴,以示恭敬、虔诚和严肃。在祭祀之始,要礼行三献,对天地敬酒三次,依次叫做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或称“三进爵”)。所谓“爵”,就是古代属于重器之类的盛酒的器具,当时,把祭祀用的礼器称为“国之重器”。在《周书·顾命》中,描绘天子主祭的情景是三宿、三祭、三咤。也就是说,天子从祭典之处开始,面向遥远的天地之神、祖宗之灵,要经过三次敬酒、三次祭拜、三次高呼的浩大仪式,才能将虔诚的祈祷、百姓的心愿真正送达诸神的面前。当时,不但对祭祀天地祖宗看得很重,而且对祭品的选择也很耐人寻味。古代选择的祭品,起初竟然是人类的第一忠臣——犬。大约到了商周时代,才终于将犬类从祭台上撤下,却又改用善良无辜的牛、羊、猪作祭品,史称“三牲”。后来,又逐渐演化成以猪、鸡、鱼作祭品,史称“小三牲”。由此想到,对神灵的尊崇、供奉,并不在于祭品的价值大小,关键在于是否虔诚。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传统文化之“三”
引子
1.“三生万物”的伟大猜想
2.博大精深的“三才”观
3.“三皇”的神话传说
4.“三圣传授”的美谈
5.灿烂的“三代”文化
6.神秘的“三尊”组合
7.古代农学“三论”
8.香火不断的“三教”
9.儒家“三”学说
10.道教“三”思想
11.佛教“三”文化
12.宗教信仰“三”象征
13.皇家政权“三”结构
14.封建礼教“三纲”、“三从”
15.古代社会“三尺法”
16.官吏选拔“三考”
17.文化教育“三定制”
18.“三老掌教化”的演变
19.科举史的“三年大比”
20.启蒙经典《三字经》
21.民族风俗“三”礼仪
22.中华年节“三”吉祥
23.文苑盛开“三”奇葩
24.艺术殿堂“三”荟萃
25.中医学“三论”
26.古代天文“三说”
27.华夏风水“三”玄机
28.传统建筑“三布局”
29.古典园林“三神山”
30.成语典故“三”精粹

第二篇 文韬武略之“三”
引子
1.安邦治国“三者”
2.以民为本“三序”
3.周文王“临终三嘱”
4.守业进取贵“三文”
5.有德之君“修此三者”
6.孟子精辟论“三宝”
7.长治久安话“三本”
8.“理国有三器”
9.“三资者备”成王业
10.当权施政“三原则”
11.管理之道“三妙策”
12.深谋远虑“三计”
13.“明主者有三惧”
14.千秋帝业“三必须”
15.为君珍品“三镜”
16.唐太宗“勤行三事”
17.“凡治国有三常”
18.谨防“三不祥”
19.“君子所审者三”
20.墨子慧眼识“三良”
……
第三篇 名人治学之“三”
第四篇 修身养性之“三”
第五篇 养生经典之“三”
第六篇 包罗万象之“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