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崇文门税关监督这个官职,被公认为是“京师十大美差”之一。
清朝崇文门税关一把手,历来与“大内”关系特殊,税关设有“例规”,明确所收关税一部分贴补皇帝身边的后妃、太监,而且人人有份。崇文门税关每年为后妃明送“脂粉钱”十万两白银。晚清官内流传着一句老话——“内臣盼殊恩,年终崇文门”。
不用说崇文门监督一年的收入,每到年根底下,崇文门税关仅打点宫内各太监的银两就达三千六百两。这是宫内外人所共知的“定例”。
日久天长,满京城都知道了这么一句歇后语——“崇文门关当差,发啦!”
人所共知,桂祥当上崇文门税关监督仅仅一年,桂公府就修葺一新。他发自内心地对家人说:“我这后半辈子总算不用发愁了……”
哪知,刚过一年多,位于朝阳门内南小街附近的桂公府却莫明其妙被烧了一把大火,光绪皇帝的老丈人——桂祥,重新陷入穷困的窘境。
如今看来,此事前因后果蹊跷无比。说不定就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想玩弄父女俩于股掌之上所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另外,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环节”是,在此前后,隆裕太后亦在小德张的穿针引线下,私下接受了袁世凯价值两万两白银的“贡品”。这绝非空穴来风。
曾先后在宫内伺候过慈禧太后、隆裕太后以及端康太妃的老太监信修明,异常鄙夷地记述道:“袁世凯进隆裕太后两次大贡,价值两万两,即将万里江山换到手中矣……”①
而其中最大获益者,是谁呢?除袁世凯以外,恐怕非奕勖莫属。溥仪的七叔载涛曾记述说:“奕勖、那桐本来只认得钱,至于清廷封建统治的垮台,并不在他们的心上。他们二人与张兰德里应外合,不由得隆裕不入他们的圈套。后来他三人皆如愿以偿,各自在家纳福去了。奕勖在天津所买大楼房,即是张兰德的产业。王阄运所著《祺祥纪事》末段说:'乃至德宗末年,天下唯论财货,禅让亦以贿成,举古今不闻之说,公言之而无怍。'”②
除了上述提到的,“禅让亦以贿成”以外,究竟是什么最终打动了隆裕太后的内心呢?
据末代太监孙耀庭曾经听到陈泽川师傅回忆说,由于小德张软硬兼施,多次当面劝说隆裕皇太后:“老主子,所谓'共和'只是去掉摄政王的权力,太后的待遇还是照旧的……”
与此同时,小德张还软硬兼施,说是清朝如果被革命党以武力推翻,那么清室就得不到“优待条件”规定的每年四百万白银了。
幼稚的隆裕太后信以为真,为竭力保住皇太后的可怜地位,随即颁布醇亲王“不预政事”的懿旨。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载沣愤然进宫,本来要与隆裕太后就此事以及是否起用袁世凯争论一番,可当面见到隆裕之后,又结结巴巴说不清楚,只得郁闷地返回醇亲王府。
……
展开
——阁崇年
历史有时比小说更精彩。晚清史亦如此。贾英华基于寻访晚清以来三百多人物、珍藏数百小时录音录像写就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颇具历史价值。主人公皆他深知熟识之人,实乃奇缘。实述皇族演革内幕,堪映辛亥百年风云。
——二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