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彭林说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145315
  • 作      者:
    彭林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展开
作者简介
    彭林,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市。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经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东南大学、东北师大等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尤其是儒家经典《周礼》、《礼仪》、《礼记》和礼乐文化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中华》等。2011年10月在《百家讲坛》开讲《彭林说礼》。
展开
内容介绍
    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凝聚儒冢恩想智慧的中华传统礼仪,至今依然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启迪和帮助。
    学习中华礼仪的基本原则,是要懂得区分敬与谦,要“自卑而尊人”,“卑”是谦卑,不是卑躬屈膝、心理自卑。
    学习中华礼仪必须内外兼修,主题是“敬”,通过礼仪来表达对父母、老师、亲友、同事等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爱。
    古人倡导礼尚往来,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往来的礼物不求贵重,但注重道德隐喻,借以表达主宾互相砥砺之意。
    蕊学习传统礼仪,可以涵养德性,变化气质,使我们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富于君子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谈话要言之有物,要谈自己的见解,不要不着边际地胡扯。《礼记》中说:“毋黝说,毋雷同。”不要一味勦袭他人的说法,处处与别人雷同。否则,彼此的谈话就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客人说话要低调、谦虚,如果主人是尊长,就更要注意。《礼记》中说“长者不及,毋傀言”,又说“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长者还没有谈及的问题,客人不要随便插话;如果长者有所询问,作为后生晚辈,应该先谦辞,说自己知识不足,难以回答尊长的问题,还是请其他人来回答吧。如果长者坚持要客人回答,此时再回答也不为迟。如果不先用谦辞就作出回答,便显得不够恭敬。《礼记》中说:“先生问焉,终则对。”对方问自己某一件事,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然后再应对。
    结束谈话,也应该由主人提出。因为客人在主人家里逗留了一定的时间,要说的事情已经说完,就应该及时告退,以免过多地打扰主人。《礼记》中说:“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意思是说,晚辈陪长者谈话,如果长者不断打哈欠,找自己的手杖和鞋,或者看时间的早晚,说明长者已经疲倦,或者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长者的这些举动,可能是在委婉地提示客人,此时就应该尽早结束谈话,主动告辞。后世也有这样的现象,主人不想再与来客谈下去,但又不能下逐客令,以免有失体统,于是便叫仆人端茶,知趣的客人知道,这是送客的信号,于是赶紧告辞。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什么是礼
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凝聚着儒家思想智慧的中华传统礼仪,至今依然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启迪和帮助。学习传统礼仪,可以涵养德性,变化气质,使我们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富于君子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第二讲 学会称呼
西方人彼此见面的时候可以直呼其名,但在崇尚礼仪的中国人看来,如何称呼对方,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称呼虽然是件小事,却要格外注意,其中可能存在很多误区。

第三讲 容貌的礼仪
礼仪是一种富于人文内涵的活动,对于人的容貌、神色有很高的要求。不恰当的表情,不恭敬的动作,不加节制的喧哗,有时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民族形象。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形神兼备地贯彻礼仪精神。

第四讲 穿戴有礼
为了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人们除了要保持从容适度的容貌和神色之外,还应该在着装方面做好功课。一个人的穿戴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只有符合礼仪之道的穿着,才会使人与服饰、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自然。

第五讲 我的位置在哪里
如今,无论是开会还是就餐,在很多场合,人们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哪个位置更尊贵,自己置身何处才比较合适。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人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往往与彼此的身份有关。或许,我们可以在传统礼仪中寻找相应的启示与答案。

第六讲 坐立的礼仪
坐和立是我们最基本的两种姿态。中国人爱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大家在心目中对坐相和站相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人,我们就一定要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

第七讲 行走的礼仪
中华礼仪对人的坐立行走都有相应IIII$和原则,这些内容看似有些陈旧,其实在今天依然适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观察一个人内心恭敬与否,通过看他行走时的表现,便可以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应当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走路的速度和姿态。
^
第八讲 拜揖的礼仪
第九讲 彬彬有礼的交谈
第十讲 信里的“乾坤”
第十一讲 做客应该注意啥
第十二讲 餐桌上的礼仪
附录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