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到处是茂林修竹,潺潺的流水,而众多特色的徽州民居,宛如散落其间的粒粒珍珠,精气内蕴,融有山光水色。如果说徽州是一株千年银杏树的话,那么,徽州民居就是这株银杏树上悬挂的粒粒果实。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写道:“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傍槛流。”清代尚书、徽州人曹文埴在描述自己的家乡时说:“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在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家园图”中,我们不难发现,环绕房前屋后的离不开山水,有着背山朝阳的沉稳与临水远眺的空旷。
徽州为山冈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徽州的古民居与山清水秀的环境是合而为一的,仿佛天然绘就的中国泼墨山水画,写意而自然。今天,来这里的外地游客,沿着山路或者是水流,曲曲折折地前行,不期然地,眼前就会现出一幢百年的老房子,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感觉。
但在具体建筑选址上,徽州古民居则是讲求工笔画的精雕细琢,讲究因地制宜,有的在山坞隘口交通要道旁,有的在河口、渡口以及河流冲积扇地,呈现出依山傍水、随形就势的格局。有史以来,徽州人一直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山水意境和生态文明。徽州人选择自己的居所,讲究枕山、环水、面屏、朝阳,而这也集中体现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和历史上徽州人的风水意识、价值取向等。在很大程度上,风水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
徽州民居虽然枕山环水,但不能开门见山,所谓的面屏,也就是要建造照壁。受风水意识的影响,古代人在房屋等建筑门外或门内建造一堵独立的墙,起到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民间风水讲究导气,但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被视为不吉。徽州稍大一些的古民居,都设有照壁,照壁上装饰有砖雕,内容大多是吉祥的花鸟、灵兽等,寄托着人们的一些愿望。
徽州号称“五千村”。从整体上说,村落的居民几乎都是从中原迁徙而来,千里迢迢来到新安江沿岸,为的就是休养生息。村落在选址和建设上都很谨慎,基本的原则就是满足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不仅着眼于土地、水源、山林,而且着眼于小气候、安全、防灾。从新安江两岸的环境来说,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在此基础上,村落选址和建设还强调美学意义,以及牵强附会的神灵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