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文坛“京海”之争以来,“海派时尚”作为上海特有的社会、文化、艺术现象,引领上海经济,始终走在亚洲*前列。传承了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内涵的“海派时尚”文化,不仅具备雅致、细腻、隽永的特点,还具备开拓创新、善于吸收外部文化精髓的特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对“海派时尚”文化*精辟的总结和描述。
“海派时尚”文化对城市经济、区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缘起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对于经济过快发展带来负面作用的反思和时尚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及其对城市经济的持续性推动作用。然而,对于“海派时尚”产业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针对上海城市发展特殊性和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时尚创意产业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研究,更显得匮乏。
上海作为“海派时尚”文化的城市载体,时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2008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全市转发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制定的《上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明确了“时尚产业”的条目,并明确使其作为产业发展的导向。时尚产业是典型的都市产业,跨越了高附加值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界限,是多重传统产业的组合。围绕未来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上海时尚产业总体沿着“世界时尚展览展示中心、亚太时尚体验消费中心、东方时尚创意中心”的道路迈进,形成了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具有多元性“海派时尚”文化生产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和辅助要素的一系列开创性价值创新体系架构。并在此架构上,探索出符合上海城市发展特点的时尚产业价值创新发展路径。
目前,上海的“海派时尚”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尽管与伦敦、纽约等城市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但是“海派时尚”文化的影响力和驱动力逐渐显现,海派时尚创意产业园区、海派时尚产业公会组织、海派时尚节事,成为上海时尚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内容。价值创新的原动力逐渐明确、耦合机制日益成熟、发展路径日渐明晰,需要理论研究的及时跟进。
本系列丛书的出版,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海派时尚”文化背景下时尚产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也能够让学者、学生和时尚爱好者了解上海时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只有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才能让“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城市文化精神永远传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