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一方面,全球贫困、不平等问题依然凸出,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等挑战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在2015年9月,世界领导人齐聚联合国纽约总部召开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新议程赋予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跟进和评估的作用。“里约+20”峰会以后,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取代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为联合国领导全球可持续发展政治进程的主要平台,而《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是高级别政治论坛跟进和评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目标是将加强科学与政策的衔接,成为帮助决策者促进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以实证为基础的工具。因此,《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采用文献评估模式,围绕具有政策相关性的可持续发展议题进行汇总评估;报告具有全球视角,考虑了联合国五大区域的不同情况,并针对重点区域和特殊类型国家开展专门研究。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正式基于这样的背景应运而生。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首部报告——《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4)》原稿的内容,“里约+20”会议的授权,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论坛的背景,这份报告重点围绕两大主题展开:一是如何通过加强科学与政策对接(SPI)推动可持续发展;二是如何实现后2015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报告围绕上述两个主题展开,讨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论坛如何促进科学与政策对接,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观点。2014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开放工作组提出了2030年需要实现的17项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分析了全球各类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报告的覆盖范围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理解这些相互关系的必要性。报告还考察了海洋及海洋资源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联,把减轻灾害风险作为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一个重要的跨领域问题加以讨论。推动工业化是促进包容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考虑到日益扩大的不平等、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工业化的挑战与机遇正被重塑。此外还讨论了三类特殊状况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科学与政策对接情况。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指出经济增长、具有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的工业发展和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关于一个经济体通过工业化的转型使人们走出贫困并长期保持着生活水平改善的例子,中国是近几十年来最突出的但不是唯一的国家。追随着上一代的快速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的脚步,中国已成为“一个理解当代工业化对于社会转型影响的绝佳案例”。
快速的工业化也使得各个国家不得不应对其带来相当规模的环境健康成本。当今欲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有关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的研究表明,制造业部门对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赶超有着特殊的贡献。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需要得到更好的理解:它们是否反映了全球经济结构和基本技术不可逆转的转变。例如,信息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尤其是对劳动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的高就业增长率前景带来多大的影响。或许当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新挑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以及对于制定低能耗和低碳模式工业发展路径的需求,而这在历史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实现,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理想模型,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受到国际组织关于绿色增长/绿色经济和低碳、气候韧性发展的相关工作的启发,许多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已开始实施各自的发展战略,旨在跨越传统的工业化“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一系列的工作已经开始关注减少人类居住区的大气污染和同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对潜在的健康水平和生产力带来的效益。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仍然严重依赖扩大出口以支持规模化生产。因此,对于海外市场中消费者喜好变化、品牌需求和政府海外市场法规的适应能力与出口的前景密切相关。作为生产者将需要不断地改变去满足更加挑剔的发达国家消费者,适应其更频繁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以及成本、质量和可靠性标准等方面的评估,这也将成为商业领域一个越来越常见的特征,不仅对制造商而言,也包括各种类型的初级产品的出口商。对于发展中国家,能否满足技术标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
(参见《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P132-133)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指出根据增长和发展委员会2008年的报告,所有已有数十年的高增长率的国家都表现出经济结构上的变化。另外,“所有处于贫穷状态的国家,都未能实现结构变化”。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来自50个发展中国家在1970—2007年的证据表明,经济体中的人均增长和GDP中制造业增加值(MVA)占比的平均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向低碳发展和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转型的过程,激发了人们对绿色科技的兴趣。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活动可以通过对新的Y02类别的专利注册来评估,这是欧洲专利局提出的适用于预防和减缓气候变化技术的专利种类。人们对清洁能源和减缓环境影响技术的兴趣不断增强,不仅包括日本、美国这样传统的创新领导者,也包括新兴的创新者,尤其是中国,中国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清洁生产技术。
(参见《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P137-140)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约3%的情况下,2014年全球能源部门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持平。这是40年来第一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不导致经济倒退的情况下实现零增长。世界各国均积极行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效。北美洲在天然气和石油生产中广泛地采用水力压裂法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产生了可观的影响。
科学家们研发了一套可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燃料的混合微生物和水分解催化系统。这种可规模化推广的生物电化系统利用真氧产碱杆菌和太阳能,从水分子中分解出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生物质和液体燃料。水分解需要的催化剂来自于地球富集的金属。这一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的产量可以达到3.2%最大热力值当量,超过了地球上绝大多数陆地植物。利用真氧产碱杆菌的生物工程可以产生每升216毫克异丙醇液体燃料,这是有史以来报道过的生物电化燃料最高产量的3倍。这一系统的研发将引导交通运输系统采用这种太阳能到燃料的转化系统,从而切实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和污染排放,2010年印度的小麦产量将增加36%。气候变化和污染排放导致一些人口密集的省份产量减少达50%。短期的大气污染,尤其是对流层臭氧和黑碳,在间接影响气候之外,对作物产量也产生了直接影响,90%的小麦产量损失被归结为这种直接影响。
(参见《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P239)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指出卫星图像已成为评估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关键资源之一,包括干旱和洪水。在非洲,卫星图像被用来测定在纳米比亚、 塞内加尔和苏丹地区的洪水风险区;卫星图像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降水数据相结合,得到了尼日尔贝努埃河的洪水风险图。尼日利亚与英国、西班牙和中国共同参与了“灾害监测星座” 卫星工程,它是国际上第一个观测地球星座的低成本小型卫星,可以向包括全球灾害监测在内的应用提供每日卫星图像。灾害监测星座旨在发生重大国际灾害事件时提供商业和免费的卫星图像以发挥人道主义作用。
卫星大数据应用很可能在以后几年中继续出现。鉴于这些数据的重要性,非洲的一些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和南非,都发射了自己的卫星。这些国家经由谈判达成了多边伙伴关系,共同成立了“非洲资源管理星座” 项目,合作管理卫星图像和从其他所有微卫星上得到的遥感数据。这一联合项目将作为非洲卫星星座项目的基石,用于监测和管理非洲的资源和环境。
(参见《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P284)
……
执行摘要(1)
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政策互联(1)
二 互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系统:协同与跨领域
问题(5)
三 数据和监测(7)
四 识别新兴议题:科学在制定政策中的关键作用(9)
引言(1)
第一章 科学与政策互联(3)
第一节 引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政策互联(3)
一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进展(4)
二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政策互联(SPI) (5)
第二节 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为加强SPI可能发挥的作用:
来自科学家和发展问题专家的意见(11)
一 重视趋势并提供相关政策分析(15)
二 提供一个科学与政策对话的平台(19)
三 为论坛的议程设置职能助力(25)
四 专家补充建议(28)
第三节 结论(29)
第二章 综合视角审视可持续发展目标(3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科学界提出的综合意见(32)
一 联合国对关联性和协同方法的认知(32)
二 可持续发展科学和一体化(33)
三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34)
四 来自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
理事会(ISSC)的建议(36)
五 ICSU/ISSC建议制定一个总体目标(37)
六 ICSU/ISSC建议设置协同指标兼顾多元目标(38)
七 ICSU/ISSC建议创建实现发展的可行路径(38)
八 科学家对复杂系统的综合观点及全球风险(39)
九 政治及科学领域对包含互联目标和指标的SDG网络的
综合观点(41)
第二节 国际评估报告对SDG的综合观点(43)
一 基于主题范畴的分类(44)
二 国际评估报告对SDG涵盖内容的讨论(46)
第三节 综合评估SDG的全球情景模型(47)
一 2012年“里约+20”可持续发展情景(53)
二 全球情景模型中SDG的覆盖范围(53)
三 对SDG之间关联的覆盖情况(59)
第四节 结论(60)
第三章 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与人类福祉的关联安全(62)
第一节 关联问题: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和人类福祉(66)
第二节 重大威胁对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与人类福祉关联
关系的影响(72)
第三节 案例研究———用一体化方法处理关联问题的必要性(81)
第四节 探索维系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和人类福祉关联
安全的一体化方法(86)
附件1 表3-1、表3-3、表3-4的扩展版(89)
第四章 减轻灾害风险: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跨领域议题(90)
第一节 两个全球目标框架(90)
第二节 相互联系———减轻灾害风险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
跨领域议题(91)
第三节 衡量工作进展———目标115 (101)
一 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目标设置和不同风险概况(102)
二 损失核算的重要性(104)
三 基准线设置和风险评估:优势和挑战(112)
四 测量受影响的人数(119)
第四节 新测量方案(122)
一 防灾备灾和早期预警(122)
二 影响与应对(124)
三 缓解、风险和脆弱性模型(126)
四 挑战(128)
第五节 结论(128)
附件1 减轻灾害风险(DRR)目标开放工作组(OWG)相关的
建议(129)
第五章 经济增长、具有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工业发展和可持续
消费与生产(131)
第一节 导言(131)
一 后2015年发展议程目标与发展挑战概述(131)
二 近几十年来对于产业政策在发展中扮演角色的思考的
演变(134)
第二节 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136)
一 发展制造业:经济增长、持续的技术变革和世界
贸易(136)
二 产业体系转型———提高资源产业、农业和服务业的
附加值(141)
三 基础设施、产业和增长(143)
四 促进结构转型的产业政策: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
政策领域(143)
第三节 工业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包容性、生产性就业和
教育政策(148)
一 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工业化(148)
二 包容性发展下就业数量与质量的提高(152)
三 产业转型、包容性增长的教育政策(153)
第四节 与工业化相关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154)
一 可持续工业体系和新消费模式(154)
二 国家治理中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SCP)———通过SCP
驱动的结构转型政策和计划(155)
第五节 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政策———政策协调、
权衡管理和双赢的解决方案(158)
一 产业政策面临的挑战(158)
第六节 结束语(161)
技术说明(161)
一 发展阶段(161)
二 市场失灵理论(162)
三 结构性协调问题(162)
四 系统性失灵与挑战(163)
五 对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轨迹的基本经验规律的
描述(163)
第六章 情况特殊的国家(165)
第一节 引言(165)
一 背景介绍(165)
二 三组国家及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相关国际
承诺(166)
三 与三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的出版物(169)
四 现存的科学与政策互联点(170)
五 研发投资及其发展(172)
第二节 最不发达国家(172)
一 《伊斯坦布尔行动计划》(172)
二 《伊斯坦布尔行动计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173)
三 最不发达国家(LDCs)的相关出版物(174)
四 最不发达国家(LDCs)的科学政策互联(174)
第三节 内陆发展中国家(179)
一 历史概述(179)
二 维也纳行动纲领与拟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及
指标(181)
三 与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相关的出版物(182)
四 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的科学、技术与创新(183)
五 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的研发投资(184)
第四节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185)
一 科学与技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的优先
发展领域(185)
二 萨摩亚(SAMOA) (185)
三 萨摩亚(SAMOA)与SDG (185)
四 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相关的出版物(186)
五 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相关的国际科研成果(187)
六 SIDS区域和政府机构的研究和数据(188)
七 SIDS的科学与政策互联点(190)
第五节 数据缺口(192)
第六节 结论(194)
附件1 (196)
附件2 出版物清单(203)
第七章 政策制定者应关心的科学问题(211)
第一节 前言(211)
第二节 给政策制定者的开源意见获取科学摘要(213)
一 公开征集(215)
二 本报告采纳的187份科学摘要(216)
第三节 所提交的科学摘要中的亮点(221)
一 消除贫困(221)
二 农业、饥饿和粮食安全(222)
三 健康(223)
四 教育(223)
五 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224)
六 水和卫生设备(224)
七 能源(225)
八 经济增长和就业(226)
九 工业化和基础设施(227)
十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SCP) (227)
十一 城市和人居环境(228)
十二 气候变化(229)
十三 海洋(230)
十四 陆地生物多样性(231)
十五 和平、包容性社会、正义和体制(233)
十六 实施方法和全球伙伴关系(233)
十七 中文摘要(234)
第四节 学术期刊中精选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亮点(235)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中的大数据应用(240)
第六节 联合国关于识别新兴议题的机制(251)
第七节 科学和政策之间的时滞问题(254)
一 臭氧层(257)
二 含铅汽油(257)
三 气候变化(260)
四 影响科学—政策时滞效应的因素(261)
五 科学研究对非洲人道主义部门政策的介入(263)
第八节 结论(264)
附注(265)
第八章 监测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新数据方法
———以非洲为例(270)
第一节 数据收集新技术(271)
一 通过移动装置面对面收集数据(271)
二 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收集数据(273)
第二节 探索大数据(279)
一 手机数据、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搜索(279)
二 卫星数据(283)
第三节 整合数据的新方法(284)
一 整合多个数据源(284)
二 地理信息集成(288)
三 气候信息集成(292)
四 综合环境经济核算(295)
第四节 共享数据的创新手段(296)
第五节 改进数据—政策交互方式(300)
第六节 在非洲扩大创新:前路漫漫(302)
第九章 结论(307)
第一节 科学与政策的对接和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307)
第二节 关联与实施(309)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数据(310)
第四节 进展监测(311)
第五节 未来之路(311)
缩略语列表(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