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企业成长调查研究报告.2016.201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231020
  • 作      者:
    伊志宏,刘军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资本市场、公司财务理论、消费经济学。
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分析师与资本市场效率、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创新。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金融研究》及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理事会理事、国际精英商学院联盟(AACSB)首次认证委员会委员。

刘军,1974年出生于湖北,分别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教授,曾主持多项***课题,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00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企业创新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的*新年度报告。报告对中国企业追踪调查项目近年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呈现了中国企业在创新、战略、公司治理、组织变革、员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现状。
本报告特别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盛行的时代,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开始考量,厘清企业的管理哲学或理念,在时代背景下关注企业的创新状况,认为企业应该根据机遇适时、适度创新以促进自身良性发展。
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企业审视自身、有针对性地选择未来成长方向和道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今的企业正置身于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社会,在互联网、大数据盛行的时代,企业大多显得渺小不堪,随时有覆灭、被吞并的危险,但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可以凭借新的技术、商业模式一跃成为行业新贵。企业的战术、战略调整与转型似乎势在必行,更关乎生存之忧。在国内股市动荡、社会经济调整与转型的新背景下,企业必须厘清未来的发展之路。同样,管理实践的发展也是学术界非常关注、思考的命题,理论界不能闭门造车,而应深入企业管理实践,去发现我国企业现在处于怎样的经营管理状态?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和新挑战?经营管理的战略和战术应如何调整?围绕上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成立了企业创新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企业追踪调查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可供研究与分析的动态企业数据库。
2014年是企业创新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推进中国企业调查项目的第三年。2012年总共有126家企业参与调查,2013年参加企业的数目增加到184家,2014年有193家企业参加(有效填写问卷153家),共收集问卷约2 500份,问卷填写者囊括企业的中高层及普通员工。企业来自多元化的行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样本极具代表性与典型性,所以得出的研究结论和发现值得关注。本次研究调查报告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开始考量,厘清企业的管理哲学或理念,在时代背景下关注企业的创新状况,认为企业应该根据机遇适时、适度创新以促进自身良性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创新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的任务就是整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和产业链的相关的优秀资源,开展以企业创新与竞争力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企业数据库建设、决策咨询、学术交流等活动,努力产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促进其长远发展。研究中心的目标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避免纯理论的模型和定量研究,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导向,倡导开展有质量的“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为企业界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中国企业追踪调查”是研究中心联合国资委研究中心及北京青年商会开展的重要研究项目,项目围绕“中国企业发展与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之核心议题,借鉴不断发展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设计并调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企业运营管理和经营环境的一、二手信息,在为企业研究者提供数据平台的同时,力图找到中国企业竞争力随企业内外部因素变化而变迁的规律,勾勒出企业理论的“中国特征”,这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理论有较大裨益。研究中心也希望通过“追踪调查+成果反馈+深入探讨与合作”的方式促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管理研究的良性循环发展。
值本报告出版之际,我们要感谢支持并关注我们研究的各界人士,特别要感谢那些亲身参与企业追踪调查的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众多企业员工,没有其热心参与,我们的研究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这项调查研究中来,扩大调查面,我们研究成果的准确度、可靠性会因此而得到提升。我们也感谢在此次“中国企业追踪调查”中认真负责工作的研究员们(陈思洁、郭一蓉、何洁、刘超、刘露、陆露、孙雨晴、温明超、武守强等)。他们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收获成果。我们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对于本报告出版所倾注的心血。最后,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2XNP005)的经费支持。
我们相信,经过持续的努力,中国企业动态数据库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届时,我们将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研究学者的力量,针对中国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更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并用于实践之指导,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伴随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以及经营国际化的脚步加快,管理知识的中国强音也会传遍全球。
展开
目录
第1章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1.1企业基本情况
1.2企业内外部环境与战略制定
1.3企业创新
1.4企业管理效能
1.5受访企业基本情况小结
第2章组织管理中的员工幸福感
2.1前言
2.2员工幸福感的内涵
2.3员工幸福感的理论基础
2.4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现状
2.5员工幸福感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2.6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建议
2.7总结
第3章“老员工”横行国有企业,如何实现有效激励?
3.1老员工
3.2老员工之价值——“姜还是老的辣”
3.3老员工之症:“长久婚姻的五味杂陈”——阻碍因素
3.4老员工之“生机”再现:“激情消逝,爱情如何保温”
——解决措施
第4章企业的内部布局——攘外必先安内
4.1前言
4.2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3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4.4总结
第5章多样化的公司治理新形态之合伙人制度
5.1前言
5.2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5.3房企的合伙人制度
5.4总结
第6章尼采的强力意志对企业的启示——以Uber为例
6.1尼采的强力意志
6.2Uber——既然干不掉我,就选择被我同化
6.3Uber的全球“封杀”历程
6.4Uber的反抗
6.5Uber成功的原因
6.6Uber的强力意志
6.7总结与启示
第7章知识就是权力,何以创造权力?——以滴滴快的发布的行业
标准为例
7.1知识和权力
7.2商学院的认证系统
7.3滴滴快的的行业标准
7.4总结
第8章从“李宁”困境看本土企业变革之殇
8.1前言
8.2“李宁”管理之病
8.3总结与发展建议
第9章海外并购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任性”
9.1国际政治壁垒之殇——华为收购3Leaf
9.2法律法规轻视之殇——中信泰富投资西澳铁矿
9.3内部整合和文化融合之殇——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9.4总结
第10章供应链金融的三大模式
10.1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10.2电商自建网络借贷平台
10.3电商+P2P
第11章“互联网+”的实质
11.1深圳市创捷供应链
11.2荣昌e袋洗
11.3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
11.4总结
第12章产业创新与企业战略选择:网状产业链的集成者
12.1前言
12.2产业创新的相关概念
12.3产业链理论
12.4网状产业链的集成者
12.5陕鼓案例分析
12.6结束语
第13章企业创新新路径——基于组织模块化和内部创业的整合
模型分析
13.1前言
13.2模块化与企业创新
13.3案例
13.4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