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508874
  • 作      者:
    杜文清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杜文清,男,1962年出生,高级讲师、高级会计师、统计师。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前身),从事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教学30余年。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于学问,对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国学都有广泛的涉猎,特别对会计学理论与实务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家及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有《企业财务管理》《统计学》等教材,出版专著《会计理论——兼谈中国会计准则》,其论著多次获奖。长期为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担任咨询及培训工作。
  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和国学,正在编著或计划编著的作品有《收益会计理论》《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实务》《为政治要》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特点有六:
  其一,既讲所得税会计实务,又讲所得税会计理论,并且从理论和实务的结合中较详细地介绍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缘起和实务处理方法。
  其二,对所得税会计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出现或使用过的各种方法均有介绍,并做相互比较,以求使读者能够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了解各种所得税会计方法的不同及其逐渐改进的过程。
  其三,归纳总结出了在全面收益观下确定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的“分离原理”,并将其现实地应用于所得税的核算中。这一理论创新,前所未有,也是《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亮点之一。
  其四,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制定的会计准则中关于所得榄会计的处理方法及其差异均有介绍,以此来帮助读者了解世界会计界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过程及其最终选择,以求站在世界会计发展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我国所得税会计所采用的方法。
  其五,结合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介绍’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和实务。
  其六,对所得税会计的信息呈报、所得税纳税申报和所得税纳税筹划也有简要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营业”,是指所确认的收益,只局限于营业活动产生的,营业活动之外(非营业活动)产生的收益则不在范围之内。而事实上,企业获取的收益,可能来自营业活动,也可能来自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或其他非营业活动。按照本期收益观的思想,后几者获取的收益显然不能包括在内。但在会计实务上,区分营业活动和非营业活动是困难的,尽管非营业活动也可能受到管理效率的影响,但非营业活动显然是不能和营业活动采用同样的标准来计量的。因此,还有人建议将非营业活动的收益单独呈报。本期收益观立足于营业活动确定收益,修正的本期收益观虽然已将持有资产的收益考虑在内,但也很有限,只是确认了本期已实现的持产损益,也不够全面。
  (2)本期收益观确认收益,局限于“已实现”。
  本期收益观确认的收益,仅局限于本期“已实现”的收益。“实现”是指经济资源转化为现金或接近现金的形式。前已述及,由于投入和产出存在时差,以“已实现”来确认收益,会产生三个问题:
  一是,本期获取的收益(本期已实现),未必是本期投入形成的产出,可能是前期的投入,在本期取得了收益。
  二是,对于前期或本期的投入,在本期没有实现的产出(未来期间将要实现),由于其不符合“已实现”,则更未考虑在内。
  三是,对于某些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遵循“已实现”原则,发生的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而发生的价值增值计入业主权益。这样做虽然稳健,但对同样是未实现的损失和收益,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缺乏一致性,甚至可能成为人为操纵收益的借口。
  所以,只以“已实现”为标准确认收益,除不够全面以外,也使收益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反映,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方便了企业管理当局对利润的操纵。
  (3)本期收益观确认收益,局限于“配比”。
  本期收益观确认收益,强调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配比实际上是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尽管配比的方式有多种,但配比的结果可能导致费用的确认和现金支出的发生时间不一致。这种情况在收益性支出确认的费用中还好,在资本性支出确认的费用中尤为严重。资本性支出产生的费用通常分两步确认:第一步,在支出发生时计入资产成本(资本化);第二步,将资产成本分期摊入费用。这就使得支出的发生与费用的确认在时间上严重脱节。
  此外,某些费用,可能永远无法与对应的收入相配比。某些已发生的费用或已计入资产成本的支出,其后并未取得相应的收入,而是直接成为损失,如存货的毁损、固定资产的损坏等。这就使得配比原则的应用实际上成为了“不配比”。
  再有,过分强调配比,可能会导致出现“递延收入”和“递延费用”,将这些递延贷项或递延借项期末列入资产负债表,它们实际上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会造成资产负债表不伦不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税收与会计
一、税收与所得税
二、税务会计与税收会计
三、税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
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所得税会计的产生
二、国外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三、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的本质
一、税法与会计准则
二、所得税会计的本质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本质
一、会计
二、会计的任务
三、会计的本质
四、会计的本质是个发展的概念
第三节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同或相互联系之处
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

第三章 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条件
一、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企业所得税制的实施和完善
三、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分离
第三节 所得税会计的目标和假设
一、所得税会计的目标
二、所得税会计的假设
第四节 所得税会计的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所得税会计的对象
二、所得税会计的要素
第五节 所得税会计的原则

第四章 所得税会计与收益确定理论
第一节 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
一、会计收益
二、经济收益
三、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比较
四、会计收益的内在缺陷及收益概念的选择
第二节 收益确定的本期收益观
一、概念
二、本期收益观的收益构成
三、修正的本期收益观
第三节 收入一费用法和资产一负债法
一、收入一费用法(也称收益表观或配比观)
二、资产一负债法(也称资产负债观或资本维持观)
第四节 收益确定的全面收益观
一、本期收益观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本期收益观存在的不足
……
第五章 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额
第六章 所得税的跨期摊派
第七章 所得税会计方法
第八章 应付税款法及其理论依据
第九章 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及其理论依据
第十章 纳税影响会计法——收益表债务法及其理论依据
第十一章 纳税影响会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及其理论依据
第十二章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举例
第十三章 特殊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第十四章 所得税会计信息的呈报
第十五章 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第十六章 所得税纳税筹划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