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财经研究丛书:2015年文化财经论丛》:
面对这样的改革发展困境,在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体制改革需要从过渡性的机制性调整转向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质性改革,从分类推进的外延式改革向理念导向的内涵式改革转型。没有理念的改革只是工具性的革新,没有理念的改革是缺乏灵魂和方向的改革。下一步内涵式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指导,以文化创新发展为动力,在巩固和总结文化分类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理念明确、机制精简高效、依法规范有序的文化行政体制改革。
内涵式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有清晰明确的文化发展理念。改革就是攻坚克难,改革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正确信念的引导。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触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时,尤其需要信念的力量。在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期,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树立人民性的理念宗旨,促进实质性变革,带动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人文辉煌之梦。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人民性就始终是我党我国文化政策的基础和核心。中共十八大报告以及之前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也都将人民性确立为当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的“8.19”讲话明确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刘云山同志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了“文化为民”的思想理念。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繁荣,文化强国建设,一切都要以人民性作为基准来衡量其意义与价值,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能为了繁荣而繁荣,不能为了强盛而强盛。如果人民性这个内涵式文化改革发展的航标确立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与难题也就有了解决的依据和方向,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也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文化的人民性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建设要让人民满意,文化建设要团结和振奋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协力奋斗。把握人民性的文化思想理念,以此为核心价值,理直气壮,贯穿文化体制改革的始终,克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克服文化行政机制的本位利益,以人民文化权益和国家文化利益为重,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从一个个的胜利走向最终的成功。
内涵式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形成精简高效的大文化管理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简化行政审批,建立扁平化的大文化行政管理机制,真正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条块分割向统筹指导转变,从运营审批向内容监管转变。
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真正转变,就需要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行政权力退出更多可经营性文化行业,打破文化稀缺资源的部门垄断,使文化行政管理机构获得公信力,真正站上文化战略指导的高度。其中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切实推进广播电视业的转企改制,尽快实现传媒间的数字融合,推动我国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即使是公共产品,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或市场化提供来实现,这样做往往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且文化行政部门只有从“办文化”的利益本位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坚持文化为民的理念,做细做精做好“管文化”的职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