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要素流动体制创新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3728
  • 作      者:
    程世勇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城镇化、土地流转与中国宏观经济。承担项目:已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2012)、博士后基金项目。发表著作:已出版专著一部(2012年经科出版社)、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论界对我国经济失衡原因的诸多解释,共同的主要关注点始终是“资本”要素或“劳动力”要素,而忽略了“土地”要素和土地价格因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于这一主要观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要素流动体制创新研究:以京津冀为例》基于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特征,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集体土地制度与宏观经济均衡的关系进行研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区域产业集聚、禀赋优势与新型城镇化
一、世界城市建设与要素的集约配置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经验
(二)城市:生产功能与分配功能统一的制度空间
(三)世界城市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关系
二、禀赋差异与区域竞争优势:以北京地区为例
(一)“首都资源”的社会贡献
(二)“首都资源”的经济贡献
(三)“首都资源”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潜力
三、首都核心区外围新型城镇化的依托条件
(一)首都优势:新型城镇化的特色
(二)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优势:新型城镇化的动力
(三)大规模高素质的流动人口:新型城镇化的智力资本
(四)首都郊区城镇化: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

第二章 国际城镇化模式与中国地方探索
一、国外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一)日本:高度集中型城镇化
(二)德国:特色小城镇建设
(三)美国:市场主导下的郊区城镇化模式
二、空间扩张型的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模式
(一)我国大中城市的快速扩张
(二)土地财政与我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动因
(三)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城市化进程的错配
三、城市化的价值目标:人口的城市化与公平正义
四、我国地方创新型的人口城镇化模式探索
(一)北京郑各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江苏张家港永联村城镇化模式
(三)新型城镇化:集体土地与资本结合的体制创新探索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与集体土地入市之困
一、城市空间扩张与城中村改造
(一)学界对城中村的相关理论研究架构
(二)北京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对象及调研样本情况
(三)北京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理论假设
(四)北京市城中村运行与治理的相关假设检验
二、农村社区化:变革与风险
(一)农村社区化试点:以延庆、密云、房山为例
(二)农村社区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小产权房:农民集体土地资本化困境
(一)北京地区小产权房的现状及规模
(二)土地用途与不同性质的小产权房
(三)北京小产权房规模扩张的动因
(四)小产权房治理与农民集体土地资本化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测度
一、城市农民工贫困问题:多维贫困的视角
二、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的理论测度与指标设定
(一)各维度的福利取值
(二)农民工多维贫困:以建筑业为例抽样
(三)微观各维度的贫困识别与多维度贫困的识别
(四)多维度贫困指数MPI:贫困的加总与分解
三、我国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的测量结果
(一)城市农民工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指数MPI
(二)我国农民工的多维贫困指数的分解
四、我国城市农民工利贫增长建议

第五章 劳动力灵活就业养老保障制度困境
一、城乡劳动力转移与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
二、北京市流动人口灵活就业抽样调查及样本特征
三、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数据交叉分析
四、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需求状况
(一)劳动力的区域分布与社会养老保障参与状况
(二)参加社会保险的意愿及偏好
(三)工作地养老政策了解认知度
五、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状况
(一)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
(二)灵活就业人员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原因
(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
六、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满意度的Logistic分析
(一)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回归参数估计
(三)结果分析
七、城乡劳动力流动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政策建议
(一)顶层设计逐步消除制度差异与歧视
(二)借鉴上海等地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的体制机制
(三)关注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
(四)地方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宣传
(五)个人能力不断提升,养老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第六章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史:多元利益博弈与政策均衡
一、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二、农户土地私有产权的“集体化”运动
(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短期经济波动与调控难题
(二)互助组与农地规模化经营:股权与激励
(三)农村土地强制集体化过程:激励不足与效率损失
三、集体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阶段:承包权初步物权化
(一)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劳动力农业内部配置阶段
(二)土地一劳动力农业内部配置阶段的经济绩效
四、劳动力跨城乡配置阶段:劳动力流动与土地规模经营的错配
(一)劳动力跨城乡配置阶段:人口流动与土地的非规模化经营
(二)劳动力跨城乡流动与土地非规模化经营的原因分析
五、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架构

第七章 集体土地入市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制度
一、城市化征地体制:资源与利益分配的双重损失
(一)征地制度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
(二)征地制度下利益分配的扭曲
(三)要素市场化流动阻滞: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缺陷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约束
(一)经济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助力经济转型的体制空间
(三)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担忧
三、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体制性探索
(一)集体建设用地人市的实践探索
(二)新型城镇化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新趋势
四、财产权与土地体制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改革征地制度,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
(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关系
(三)强化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性”地权与“资本性”地权制度创新
(四)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
(五)重视土地金融,实现集体土地的资本化和金融杠杆功能
(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八章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路径与经济转型
一、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共识
二、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国家战略
三、绿色低碳转型:必须直面的挑战
(一)总体碳排放规模依然较大
(二)“高碳化”的能源结构需要长期持续调整
(三)地方政府利益驱动下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仍然不够合理
(四)国际经济秩序中不公平的生产一分配模式
(五)人口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增加了“改善型”的碳排放
四、企业低碳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模式:以保定市为例
(一)低碳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二)政策扶持与特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三)企业低碳化发展与节能减排效果
五、我国产业低碳化与结构升级面临的难题
(一)低碳企业发展中产品低碳化与生产过程高碳化的矛盾
(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较产业低碳化发展相对滞后
(三)低碳产品成本偏高,企业盈利能力不足
(四)低碳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缺乏蓝海战略
(五)低碳技术、低碳人才与低碳资金的“瓶颈”制约
(六)政府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企业低碳发展
六、我国产业低碳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对策措施
(一)国家层面:完善产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市场层面:建设区域或国家层面的“碳交易”平台
(三)人才战略:建立低碳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政策
(四)重视传统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五)构建低碳企业低碳化生产的新模式
(六)提升创新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
(七)加强对低碳产业投融资的支持
(八)社会层面:凝聚低碳发展共识
(九)生态建设: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