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审前羁押制度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913488
  • 作      者:
    蓝向东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国审前羁押制度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现行法律对我国羁押性强制措施的程序控制、我国审前羁押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控制我国审前羁押的基本思路、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证研究、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审前羁押制度问题研究》:
  1.审前羁押是一项国家公权力
  公权是相对于私权而言的。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只有国家才能依法限制、剥夺。羁押权是国家专属的一项权力,首先表现为由立法机关授权专门的侦查、司法机关行使,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由有专门职权的侦查人员、司法人员行使,即该权力主体具有特定性和授权性。其次,羁押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及强度。羁押权的行使应受到法定条件的严格限制,以防止其被滥用而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羁押权具体可分为羁押申请权、审查决定权、执行权和监管权。上诉权力均有法定边界及行使的程序规范。法律无明文规定的,不得行使,否则违法。三是羁押权分别行使,不同内容体现不同的属性。羁押权包括申请权、决定权、执行权和监管权,除了申请权和执行权可以由同一机关行使外,其他权力必须分开行使。羁押申请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具有行政属性,而审查决定权则具有司法的属性,须经过正当的法律程序做出是否羁押的决定。四是羁押权必须谨慎行使和限制行使,且受国际公约保护。因此,羁押权应严格限制行使,并遵循令状原则、比例原则等,不得使羁押成为常态。
  2.审前羁押以暂时剥夺人身自由为手段
  刑事强制措施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对象的唯一性、目的的特定性、程序的法定性和事件的临时性。但是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中,逮捕、拘留等五种强制措施并未包括羁押措施。由于羁押是暂时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定措施,且同样具有刑事强制措施的五个特性,因此,笔者认为羁押也应纳入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羁押作为强制措施,还体现在执行行为的强制性,包括执行场所(看守所)的特定性,以及执行过程中戒具使用的强制性等。将羁押纳入刑事强制措施体系,是建立我国独立的审前羁押制度体系的前提。
  3.审前羁押以诉讼保全为主要目的
  认为羁押仅仅是强制措施,或更为具体地说是侦查强制措施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固然,审前羁押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障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从侦查到起诉,直至一审判决前,都存在对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问题。因此,羁押的目的又不局限于保障侦查,否则难以自圆其说。在世界各国,审前羁押多为双重功能,即程序保障和人权保障功能。而程序保障功能最为具体的体现是确保嫌疑人、被告人按时到庭受审,即防止其“逃庭”。因此,审前羁押又是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程序保全措施。
  4.审前羁押是刑事拘留或逮捕的附带后果
  羁押是刑事拘留或逮捕之后,嫌疑人、被告人被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中,羁押和刑事拘留、逮捕并未实质性的分离,而是“绑定”使用的。如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拘留后立即羁押,体现出拘留是羁押的前提。但是第八十四条规定,对被拘留的人,应在二十四小时内讯问,发现拘留不当即须释放。根据该条,拘留并不都导致羁押的后果。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决定逮捕的情况略有不同,由于绝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机关提请批捕时已经在押,因此多数情况下,审查逮捕实际上属于对是否继续羁押进行审查。只有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转化为逮捕强制措施时,中间才有短暂的“押解”时间间隙。因此,在我国逮捕通常就意味着羁押,羁押是逮捕的后果和状态。实行羁押和逮捕分离的英美等国家则不同,通常是被逮捕的嫌疑人、被告人应在二十四小时内被带见法官,进行保释听证以决定是否羁押,且只有在法官签发羁押令状之后,才能对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羁押。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情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审前羁押制度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羁押的分类及必要性
一、羁押的概念及特点
二、羁押的分类
三、审前羁押的必要性
第二节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关于羁押的规定
一、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确定的羁押原则
二、检察官、律师、执法人员行为准则中有关审前羁押的规定
三、少年司法准则中有关审前羁押的规定
四、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审前羁押制度
第三节 审前羁押与相关刑事司法原则之关系
一、程序法定原则
二、无罪推定原则
三、比例原则
四、令状原则
五、救济原则

第二章 审前羁押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审前羁押制度比较研究
一、审前羁押程序中的指导原则
二、审前羁押程序中的迅速审理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制度比较
四、关于错误及非法羁押的赔偿(补偿)
五、对中国大陆完善审前羁押制度的启示
第二节 中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比较研究
一、审前服务机构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中的作用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听证程序
三、对审前保释人员的监管
四、认罪对审前释放的影响
五、美国审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特点
六、对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启示
第三节 日、英、德国审前羁押程序控制比较研究
一、日本对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司法抑制
二、英国对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司法抑制
三、德国对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司法抑制
四、对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启示
第四节 欧盟成员国审前羁押比较研究
一、各国审前羁押的基本数据比较
二、各国审前释放的相关法律规定
三、各国司法实践中的审前羁押困境
四、对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羁押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我国古代羁押制度特点
一、羁押与释放
……
第四章 现行法律对我国羁押性强制措施的程序控制
第五章 我国审前羁押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六章 控制我国审前羁押的基本思路
第七章 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证研究
第八章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