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印视角》:
尽管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个政府间的行动计划,但其所涵盖的区域也清楚地表明各个区域的国家政府将成为推进这一计划的主要力量。因此,需要开诚布公地让有关的国家组织了解这一机制将会成功。另外,也有关于这一地区的具体范围的问题。印度方面对向中国开放其东北地区多年来存有疑虑。反过来,他们认为中国的整个西南部地区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一部分。孟加拉国和缅甸的立场更积极一些,因为他们认为其国家的所有地区都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一部分。
(二)安全环境或成为主要负面因素
虽然印度已经原则上同意与中国和缅甸合作开放其东北地区的新路线和旧路线,但是由于东北部地区动荡频仍,这一地区高度敏感,因此印度也对安全问题存在担忧。特别是在1962年与中国发生边境冲突之后,印度几乎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那次与中国发生的冲突导致了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协议,并在1962~1979年支持印度东北部的那迦和米佐部落。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维诺德·阿南德指出,“现有的安全局面阻碍了孟中印缅论坛取得成果,同时也不利于互信和信心”。他列举了这一地区武装少数民族组织之间的冲突、中印边境紧张局势,以及罗兴亚人越过边界来到孟加拉国等一系列问题,表明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投资和发展。
这些情况造成印度的战略团体包括学术界都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持谨慎和勉强的态度。印地任沙对《昆明行动计划》做出的回应是,由于印度东北地区的“叛乱因素”和“毒品走私”问题,因此“保持现状并让边境一直关闭”是合理的。但是,也有更加合理的理由——为了当地人口的福祉和这一地区的全面繁荣而开放这些边境。一直以来都参与到孟中印缅“第二层次”合作机制中的欧贝罗伊等社会学家感到欣慰的是,至少这一机制已经见到了第一层次的“曙光”,当然她也认为,诸如社会、文化和环境这样一些较为软性的但与人们的生活和愿望直接相关的问题,在达卡举行的第11届论坛上已经被削弱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