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389253
  • 作      者:
    苗艳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新媒体事件”即通常所说的“网络事件”,两者甚至是两个可以相互置换的概念。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由传统媒介格局中的一些“微小”事件引发,经过网络社会媒体整体、共时传播成为社会文化中心与焦点,其影响超出本身的特定的传媒文化现象。《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之所以用“新媒体事件”取代“网络事件”这一称谓,一方面是为了学术的严谨规范,虽然新媒体事件经常被人们称作网络事件,但它并非只局限于“互联网”,它包括传统媒体的参与,是覆盖整个媒介环境系统的新型媒介事件;另一方面“新媒体事件”与“媒体事件”研究一脉相承,它是在新的媒介文化环境系统中对经典的“媒体事件”理论的继承与拓展。从时间选择来说,《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主要研究的是2007年至2012年的新媒体事件。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国内新媒体事件发展*为活跃、典型的一个阶段,大量新媒体事件频繁出现并快速扩散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与中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连锁式的冲击与影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巨大的文化文本,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媒介文化现象,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系统的形成与媒介话语权力的重构,从长远来看它必然将对中国社会文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仍然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有力阐释与其基本规律的掌握,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澄清与解决。因此,《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的研究目标就是从广义语言学的角度,探索这种新媒体文化表征与其话语原型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去揭示隐藏在新媒体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与游戏规则。
  话语符号学是《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它是语言分析方法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的运用,主要研究社会文化行为的底层规则,即人们处理、加工感觉材料的知识框架。采用这一分析方法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媒介环境系统发生变革,线性控制模型下的大众传播模式已经终结。运用微观经验主义研究方法例如内容分析、受众分析与效果分析去研究新媒体文化已经非常困难。宏观的媒介文化研究倾向于对文化做静态的、线性的描述,无法跟上新媒体文化研究的动态与变化。另一方面,在社会科学领域内,语言分析方法一直被视为一门能够以科学自称的社会科学,因为只有它做到了两者兼备:既有一套实证的方法,又了解交给它分析的那些现象的性质;既能够对研究对象展开经验观察,又能穿透现象寻求现象背后蕴含的深层思想意识结构。它克服了经验主义研究和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缺陷,为新媒体文化研究带来一种新的研究视域。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
  媒体事件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一开始便包含着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任何媒体事件分析都必须置于特定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去加以理解,在不同的媒介技术环境之下,媒体事件往往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并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媒介环境系统的媒体事件理论。在报纸走向工业时代,开始大规模扩张并向社会彰显其巨大的社会影响时,典型的媒体事件可能是报业资本家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制造的耸人听闻的古巴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这个时期的媒体事件反映的是阿多诺、本雅明、霍克海默等人关注的媒介工业化问题,其结果是促使一系列媒介批判理论的产生;在广播技术得以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时期,媒体事件是1938年“火星人人侵地球”或者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当广播以真实感知的方式出现时,人们意识到一种新兴的技术方式将彻底改变自己的认知行为方式和世界文化的格局。而在电视时代,媒体事件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宇航员登月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现场仪式直播,戴扬与卡茨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展开了对媒体事件的系统研究。因此,从来没有一个普遍意义的“媒体事件”,媒体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产生、扩散,这一系列问题总是与特定的媒介技术形态以及这种媒介技术形态所决定的媒介文化系统密切相关的。
  新媒体事件是“媒体事件”研究在新媒体背景技术之下的一种发展,或者可以认为新媒体事件是当下意义下的“媒体事件”,它与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戴扬与卡茨在20世纪90年代分析了电视文化形态下的媒体事件,新媒体事件则要求将当下的媒介文化现象与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结合在一起。
  什么是新媒体?从介质形态而言,新媒体主要是指互联网与手机,通常人们称之为“网络媒体”,新媒体事件因此也通常被人们称为“网络事件”。数字化和互动被认为是新媒体最为重要的基本特征。人们在描述新媒体时,习惯将其描述为:所有人面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或者是消解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者界限的数字化媒体。由于它普遍的“互动”特征,因此新媒体事实上还有一些别的称呼,诸如“社会化媒体”“共有媒体”等。
  谈及新媒体事件,人们往往会形成一个认识误区,事件的分析范围必然仅仅存在网络(手机与互联网),不涉及传统媒体,但是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去看待新媒体事件却并不恰当。新媒体事件与传统媒体事件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一种介质意义上的变化,而在于媒介环境系统的改变。在传统的媒介传播研究中,媒体事件涉及的媒体数量可以为数众多,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通常为单一媒体,因此戴扬与卡茨在20世纪90年代直接将“媒体事件”界定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卫星电视现场直播。新媒体事件的涉及范围则不仅仅在于网络,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新媒体事件的发生路径既可能是通过网络引发波及传统媒体,网民自主设置议程并最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中心,也有可能是经过传统媒体报道,由网络媒体或网民将话题引入网络,并迅速扩散、引爆,使其成为社会话题、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
  ……
展开
目录
绪论

**节研究目标:新媒体事件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研究取向

**章媒体事件理论重新诠释与新媒体事件概念界定

**节"媒体事件"理论冋顾与重新阐释

第二节新媒体事件的概念界定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新媒体事件研究样本的择取

第二章网络社会、新媒体事件与媒介话语空间的重构

**节话语空间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新媒体事件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三节新媒体事件与媒介话语空间的重构

第三章新媒体事件的话语原型

**节原型与文化传播

第二节新媒体事件话语原型:冲突、越轨、狂欢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