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初的目标是融资租赁企业的一种宣传资料,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是对客户进行专业教育的资料。1992~1998年我在中外合资经营的实华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服务期间,在中日两国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由我执笔撰写了《融资租赁业务问答》,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在1997年8月出版发行,这本书遂成为该公司开拓市场的有效工具之一。1998年10月以后我进入信德电信国际合作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作经营的项目融资租赁公司)服务,并担任项目融资租赁的主谈人,承租人中国铁通的谈判小组在谈判中,针对项目融资租赁提出了各种疑难、甚至极为尖锐的问题。经过了两年多的艰苦谈判,并在不断和外方职业经理人及外方律师沟通的基础上,解答了承租人提出的绝大部分问题,很受承租人的好评。由此,以回答承租人的提问为基础,我撰写了《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封皮为白色),旨在用作客户教育,并在2003年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我在北大方正集团麾下的方正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服务期间,发现封皮为白色的《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对一些问题的解释存在着瑕疵,于是我在各种公开场合宣布,封皮为白色的《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存在瑕疵,请大家不要使用,并承诺很快将要出第二版。2007年我在鑫桥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服务期间,兑现了此项承诺,完成了《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第二版)的撰写,并申请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版的内容和体例,受到当代中国出版社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并鼓励我在今后继续出下去……2008年7月,《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第二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后,随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客户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于是完成了《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第三版)的撰稿,并于2013年8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
社会公众对融资租赁认知程度的进步和改善,伴随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起伏跌宕。而在这种认知程度的进步和改善中,经营租赁和表外融资几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本书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一双看不见的推手便是经营租赁和表外融资的变迁。
第一版中,由于融资租赁本是一种舶来品,再加上中外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对经营租赁的解释显得生吞活剥、人云亦云。第二版,对经营租赁的解释有所改进,并断定在我国“经营租赁普及之日,就是融资租赁发达之时”。第三版,受到国际国内一些信息的影响,提出“怎样看待今后不再出现经营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修改的时间表定在2013年,但一直不见动静,直到2015年5月和阿曼波先生直接取得联系以后,我才了解到一些新的动态。在第四版中,对经营租赁的设问只能是“经营租赁在我国有过怎样的往事”。
第四版是第三版的升级。这种升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营租赁的历史了断
对经营租赁、表外融资在我国融资租赁业界的一些往事,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历史了断。其中有对另一种文化环境下的思维方式的不当理解,也有大环境变化导致的不当推测。
(2)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曾经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与实际业务脱节。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业内人士终于实现了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合理解读。在合理解读的背后,揭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深层次的问题。
(3)新公司的新的挑战
大量新公司的涌现带来新的挑战。新公司的启动远没有预计的简单,结合新公司的启动,对融资租赁提出了一些再认识。
(4)外源融资的渠道
由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融资租赁的外源融资不再只限于银行资金,第四版对本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信托投资资金、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融资租赁公司对资金渠道的选择是一种双向选择。
(5)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史
对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史,特别是金融租赁公司的变迁,根据当事人的资料作了实事求是的修改。同时,介绍了曾经在我国融资租赁业界工作过的德国人葛斯盟于1998年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所作的预言。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撰写《融资租赁业务问答》开始,到撰写《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第四版)为止,我立足于融资租赁企业,专注于融资租赁的客户教育已有20年了。在这20年间,我国的经济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融资租赁行业有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无论是法律环境还是交易环境,无论是公众的认知程度还是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完成了第四版的撰写以后,我深感客户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迎接和面对,需要学习与思考。融资租赁业发展到今天,客户教育不可能再由一个人,立足于一家公司来完成。值得庆幸的是,天津滨海新区融资租赁研究院于今年5月成立,该院将致力于融资租赁实际业务的研究。这无疑有助于解决本书“一个人、一家公司”的局面。
个人的能力和眼界毕竟有限,第四版文中,如有不切、不妥甚至错讹之处,望读者不吝赐教。
姜仲勤
2015年9月5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