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市场与政治:中国民商阶层脸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7954
  • 作      者:
    张伟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阶层政治丛书”的第一种,首次创新性地将私营企业家界定为民商。
  ☆阶层政治在国内属于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相继涌现过不少同名畅销书,比如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的《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和《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等。
  ☆《市场与政治:中国民商阶层脸谱》适合作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及MBA、EMBA等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补充读物;适合党校和行政学院系统干部培训班的专题阅读书目;更加适合作为全国民营商会和私营企业家群体培训的参考读物。
  ☆本书试图回答当下中国政商生态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有:
  ●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民商阶层可能扮演何种角色、产生何种影响?
  ●“老板”阶层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和其他阶层相比如何?
  ●地方政府对当地私营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怎样?
  ●如果私营企业主要影响政府决策,目前所采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就当前而言,“老板”们需要完全自发的商会组织吗?民商最期望这种完全自发的商会组织能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全国工商联被排除在主管同业公会的授权范围之外?迟迟不批准工商联成为民间商会主管部门的原因何在?
  ●民商阶层如何形容私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民商自己如何对待“富人有特权”这个问题呢?
  ●民商参与社会捐助与慈善事业的表现怎样?
  ●民商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仇富”程度和原因?
  ●民商对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作用和期望如何?
  ●民商对当前自己所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方面的评价和满意度怎样?……
展开
作者简介
  张伟,1973年生于“武松打虎”的地方——山东阳谷县,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公共政策分析、行政体制改革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市场与政治:中国民商阶层脸谱》把私营企业主称之为“民商”,并非随意杜撰或刻意求新,甚至仅为简练,而主要体现其非权非贵的“民”之特征,以及精于算计的“商”之性格。民商阶层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可能扮演何种角色、产生何种影响?是推动者、阻碍者、旁观者抑或其他?在我国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它既是经济上的庞然大物,也是政治能力不足的草食动物。作者根据扎根理论对访谈素材进行逐级分析,并结合定量数据和文献资料,通过对民商阶层在政治能力上“能”做什么、价值偏好上“愿”做什么、行为策略上“选”做什么、政治品格上“敢”做什么的多维观察和梳理,总结出民商阶层的政治底色,即民商已经形成了适应各种制度和政策环境的橡皮泥品格,在未来改革进程最可能扮演的是看客角色,并随时根据形势和需求变换立场,成为政治发展的适应者和投机者,进而抽象出一个解释民商政治行为的新框架:政治市场。
展开
精彩书评
  ★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哪种体制下,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政商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政商关系,其实就是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或者如作者在书名中所揭示的,是“市场与政治”的关系。一个国家的政商关系如何,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政商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对我自己而言,通读完这部书稿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的以下这个结论:“寄希望于民商推动制度变革是不切实际的乐观期待,市场民主注定是个神话。”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相信不少读者也会像我一样,看到这个结论后会掩卷长思。
  ——俞可平

  ★张伟博士的专著《市场与政治:中国民商阶层脸谱》基于详尽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提出了民商阶层在政治发展中的三种可能作用:推动者,阻碍者,或旁观者。毋庸置疑,这是当前研究中国民商及其政治角色作用的很好学术专著之一。这本专著分析了民商阶层的政治能力、政治价值、行为策略、制度文化等,认为民商并不能带来政治体系的变革。……然而我个人认为,追求个人利益也可以带来集体行动,并可能对政治决策和政府政策产生影响。中国民商不仅是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他们也引领着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同时也在扮演政治角色……因此,检验民商集体行动以何种方式在增加,他们是否至少已经形成了有潜力的战略群体,仍然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德〕托马斯·海贝勒
展开
精彩书摘
  《市场与政治:中国民商阶层脸谱》:
  本部分,则从民商阶层是否“同心”的角度进行分析,看民商阶层是否具有共同的阶层意识,即阶层的“软件”构成。如果把民商“硬”特征比作砖石,那么阶层意识就像黏合剂。只有好的砖石加上好的黏合剂,才能把砖石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政治合力。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讨论共同体意识,必然要从阶级意识论起。阶级意识是经典阶级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这种理论,阶级意识是指一种由生产关系规定的对某个群体成员资格的知觉,一种对于这种共同身份产生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的感觉,以及一种为谋求阶级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的倾向。一个群体,只有当其成员感受到这样一种意识的时候,才能称其为一个阶级。阶级意识把个体的经历与广泛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把异化的无产阶级个人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转化为为社会主义未来而奋斗的动力。
  阶级意识的概念包含诸多假设,比如:(1)阶级意识是社会分层意识,即认为社会是分层的,并在具体分层标准与结构上存在社会共识;(2)阶级意识是社会共同体意识,即能辨识出自己所属的社会共同体,以及其他社会共同体,并感受到在感情、心理以及社会交往上与其他共同体存在界限与隔膜;(3)阶级意识是共同利益意识,即能辨识利益格局中的冲突,认识到本阶层的共同利益,反对其他阶层的不合理利益;(4)阶级意识是共同行动意识,即运用集体力量联合起来反对其他阶级的意识。
  上述假设是否存在,或者说理论上的阶级意识是否真实存在,有很大争议。社会结构中即使客观上存在阶级,但可能并不存在上述的阶级意识,甚至连基本的阶级“成员”意识也没有。经典阶级理论也承认,“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对“自在”的阶级成员来说,虽然他们处于类似的社会地位,但他们对于这种“共同体”情景并无知觉。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 /俞可平
推荐序二 /〔德〕托马斯·海贝勒
内容提要
第一篇  模糊形象
第1章  政治场上的民商3
一、并非随意杜撰的称呼3
二、民商阶层的政治分析4
三、民商政治角色的审慎7
第2章  变脸艺术10
一、红色脸谱:无代表、不缴税11
二、白色脸谱:结盟或依附15
三、脸谱变幻:近现代政治发展经验证伪18
四、新的线索:商业精英的“大智慧”21
第3章  视角和方法25
一、政治发展与转型25
二、理性与制度28
三、实证主义与扎根理论30
第二篇  政治能力
第4章  制度内政治参与37
一、政治筛选:不仅经济实力38
二、参政效果:看起来很美45
三、桌上桌下:人际更重要50
四、参政热情:被动与消极55
五、政治安排:统战的视角59
第5章  阶层认同64
一、谁为上宾: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64
二、土洋混杂:教育与认知能力的差异71
三、阶层意识:同质是否同心75
第6章  自组织与民间商会80
一、自组织化:明确需求80
二、政治期许:凝聚力量83
三、民间商会:作用受限86
四、官方商会:为谁代言90
五、官商之间:尴尬的工商联定位92
第三篇  价值偏好
第7章  政治品格105
一、政治责任:与政治关注不相配105
二、政府认同:期待和不满109
三、政治保守:有恒产者有恒心112
四、政治诉求:确实存在但非主流116
五、政治文化:臣民、公民与特权120
第8章  为政何求126
一、因商而政:推进器和护身符126
二、因名而政:经营成功后的认同需求130
三、因责而政:侠义个性的突兀132
四、无为而政:明哲保身和逃避职责134
第9章  义利之间138
一、拼命赚钱:企业家精神138
二、社会慈善:说多做少147
三、弱势群体:责不在我151
四、政治负累:仇富和原罪153
五、舍利取义:难以确证和期待的标签161
第四篇  行为策略
第10章  官商交易169
一、权钱交易:直接且有效169
二、政治投资:新的动向171
三、矛盾心态:在不满不甘中调适173
第11章  政商互恰180
一、政绩导向:政商各取所需180
二、政治吸纳:体制的调适184
三、非公党建:典型的政商互恰案例190
第12章  求全容忍198
一、地下通道:比正式途径更放心198
二、维护关系:不仅对强势部门200
三、维权抗争:难以承受的代价203
第13章  若即若离206
一、火炉理论:太近烤死、太远冻死206
二、安分守己:市场似乎比政治更可靠210
三、艰难平衡:民商的政治家头脑216
第五篇  制度路径
第14章  近代崛起与缺失223
一、官督商办:洋务运动中官商合作的尝试223
二、重商运动:新政时期政商关系的再调整226
三、商会兴起:从鼓励到限制228
四、人格缺失:从萌芽到破灭230
第15章  当代排斥与容纳233
一、建国之前:以容纳利用为主233
二、建国之后:从利用限制到消灭238
三、改革开放:从经济宽容到政治接纳243
第16章  舞台与看台250
一、权力格局:划定的界限与合法伤害250
二、单行车道:权力与财富的转换260
三、国有企业:权力的延伸267
四、地位失衡:现实与期待271
第六篇  新的解释
第17章  脸谱下的底色279
一、故事线索:多角度观察民商取向280
二、角色特征:橡皮泥与看客284
第18章  政治市场290
一、两个市场:一致的逻辑291
二、理论支点:交换与理性294
三、制度基础:企业式国家297
四、越轨风险:理论与现实的缺陷300
附录一  深度访谈对象304
附录二  调查问卷309
附录三  参考文献31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