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的逻辑》:
三、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自由放任主义
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看来,如果政府希望金融危机尽快结束,经济重新走上正常的繁荣之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的也是最彻底的措施是不要干预市场调整的过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耽搁调整的过程,干预的程度越大,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其程度也越可怕,同时想重新走上完全恢复之路也越难。政府干预会加剧金融危机,并使之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时政府的金融危机政策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实际上,政府可能采取多种方法阻碍市场调整,如果将之一一罗列,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派发现以下这些方法好像是政府“反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这些方法是:第一,阻止和拖延清偿行为。向濒临破产的商业机构提供信贷,并要求银行进一步向这些机构提供贷款等。第二,进一步的通货膨胀。进一步的通货膨胀阻止了必要的价格下跌,这样耽搁了调整的同时延长了萧条的进程。进一步的信贷扩张产生了更多的不当投资,在金融危机的后期,这些投资仍然需要被清算。第三,保持较高的工资率。在萧条时期,人为地保持工资率会引起长期的大规模失业。第四,阻止物价下跌。使价格高于市场应有的水平,会造成商品滞销,并带来更大的剩余,这就阻止了经济向繁荣回归。第五,刺激消费并劝阻储蓄。第六,救助失业。任何救助失业的行为(通过失业“保险”、救济金等形式)都将无限期地耽搁失业问题的解决,同时阻碍工人向可提供就业机会的行业转移。这些措施拖延了恢复金融危机的进程,加重了萧条。然而这正是政府政策中最著名的措施。回顾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正是采用了这些政策。而这次从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各国也是采取类似的政策。从各国政府已经采取的对策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注资。例如,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向商业银行注资的策略。二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收购一些金融机构的股权。例如,美国、英国等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收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部分股权的策略。三是债务担保。例如,美国、欧元区国家政府的举措。四是采取减税、增加项目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等刺激经济措施。例如,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的举措。五是刺激消费。例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各国的举措。六是救助就业。在奥地利学派看来,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增加政府投资,扩大信贷规模等措施也是错误的。但是哪个国家的政府敢冒险来尝试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呢?
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看来,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正是因为美国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拖延了经济恢复的过程,加重了萧条。许多历史学家却认为那时的美国政府奉行的是“自由放任主义”,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在萧条时期,健康的政府政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对调整过程进行干预。那么政府能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有助于缩短萧条的时间吗?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政府应下调工资率以刺激就业,但是自由市场的调整会对任何全面的政策起到反向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工资都需要削减,各种价格和工资需要进行调整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只能由自由和不受干预的市场决定。政府干预只会进一步扭曲市场。
政府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应该大幅降低其对经济的影响力.削减其开支和税收,因为政府干预了储蓄和投资。降低政府的税收开支水平会自动使社会结构中的储蓄一投资一消费比例偏向储蓄和投资,这样就使经济重归繁荣的时间大幅缩短了。进一步而言,萧条时期经济紧张,政府削减税收,或者在管理上减少对自由市场的干预,都会刺激健康的经济行为;政府增加税收,或者加大政府干预将进一步使经济陷入萧条。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默里·罗斯巴德认为,萧条时期正确的政府政策就是严守自由放任的信条,包括大幅削减预算,并积极鼓励信贷紧缩。如果在萧条时期,政府的正确政策就是自由放任,那么从萧条开始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呢?默里·罗斯巴德认为,因为信贷扩张必然导致随后的萧条,所以政府采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从一开始就阻止任何可以导致通货膨胀的信贷扩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