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不断探底,全球企业领袖看中国大趋势!
2、涵盖金融、制造、能源、IT互联网、文化、食品、医药等各个行业!
3、剖析深层次变革,把握机遇,领先一步!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建立经济新秩序,全球进入规则博弈大时代,中国崛起面临新挑战。探寻增长新动力,突破困局,财新传媒专访摩根士丹利、瑞银、Facebook、微软、沃尔玛、强生、宝马等世界企业领袖,对中国未来发展作系统全面解读。
《新常态改变中国3.0:世界经济与中国机会》涵盖金融、制造、能源、互联网、文化、食品、医药等各个行业,从全球高度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分析和观点。
危机重塑华尔街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闻(James Gorman) 记者:胡舒立
2008 年那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美国金融业的格局。 华尔街五大巨头,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雷曼兄弟轰然崩塌、美 林被迫与美国银行合并,甚至连摩根士丹利与高盛也岌岌可危。但在 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它们止步于悬崖。
2010 年,危机的余波还未散去,高闻(James Gorman)“临危受命”, 经其前任麦晋桁(John Mack)钦点,出任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
五年过去了,作为危机后第一位出任华尔街金融巨擘新掌门人的 高闻,如何回望金融危机?他如何看待危机后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 针对雇佣高官子女这一业界顽疾做出怎样的承诺?作为金融危机“始 作俑者”的投资银行又有哪些改变?带着这样的问题,财新记者专访 了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高闻。
回望金融危机
整个金融危机期间,你都在摩根士丹利。危机后(2010 年),你 成为了公司首席执行官。你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高闻? 这是人们不时回望的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再有一次那
样的危机出现。避免它再度发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其根本原因。这其中,
最关键的因素是流动性。银行从储户及其它人处吸收资金,用于借贷。但当储 户对银行失去信心,他们希望取回自己的钱,此时银行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资 金保证提现。
我们发现,金融危机期间,大多数的银行没有足够的流动性。随着客户开 始担心银行的健康状况,看到银行资本金出现亏损,他们就会担心自己的钱, 希望可以把资金从金融体系里转移到一个安全的机构。
这进而制造了市场恐慌,一些银行无法应对,问题蔓延,状况较好的银行 从而也面临流动性问题。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对金融机构运营安全性的担忧,以 及随之而来的信心崩塌。
那么摩根史丹利怎样得以幸存?是因为旨在拯救大银行的 TARP 项 目吗?
高闻? 摩根士丹利能存活下来是因为,我们相比那些破产的机构有更多的流 动性、相对较少的信用问题。我们还与 MUFG(三菱日联)达成协议,由它 们购买摩根士丹利 22% 的股份并注资 90 亿美元。
但那之后,美国政府审视了最主要的八九家金融机构的总体情况后,认 为我们总体上做得并不够,于是要求我们从政府处拿额外的资金,困难之处 是我们需要以非常高的、近乎惩罚性的代价还本付息。因此其后所有大银行 都被鼓励募集新的资本金来归还美国政府借给我们的钱,我们事实上也完成 了这一任务。
你能讲讲金融危机期间你的个人经历吗?并且,你是如何带领摩根 士丹利走出危机的?
高闻? 我个人的感受是,那短时间太折磨人了。许多个夜晚,我都睡在办公
室的沙发上。我的结婚纪念日时,我本应带着我的妻子出去吃饭看剧,但我唯 一能做的就是去到餐厅跟她说声抱歉,然后回到办公室继续战斗。
我们都工作的很辛苦,压力巨大。但好在在摩根士丹利,我们有一个很好 的团队。我把那段时期称为脆弱时期,因为当时整个公司都很脆弱。危机后, 我们又度过了一段治愈期,落实了许多使得摩根士丹利重回健康的改变。如今, 疗伤期已经结束,我们开始重拾稳健的业绩。
距离金融危机整整 5 年,摩根士丹利今年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长达 到 50%,股价今年也已累计上涨超过 50%。这是因为华尔街的好日 子重新到来,还是摩根士丹利有什么独门秘笈?
高闻? 我对所需要的一系列改变无比明确。我觉得公司需要更好的平衡,因 此从花旗银行处买下美邦。这一收购让我们成为规模在美国数一数二的财富管 理公司,管理 1.8 万亿美元的客户资产。这一给了我们巨大的稳定性,等到我 们成功地整合了美邦的业务,市场看到了这笔交易的价值、收购的价格、及我
们的努力,认为这是一笔很好的交易。这一因素,加之公司传统业务向好的收 入和利润,是增强市场对我们的信心,进而推动我们的股价的原因。
危机后的监管环境
尽管金融危机已经爆发 5 年,但美国的监管机构似乎要对“始作俑 者”们追责到底。近一年来,美国监管机构对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 利在内及多家银行提起诉讼。12 月 21 日,因此前不当销售住房抵押贷 款支持证券而受指控的摩根大通,刚与美国司法部及其它机构达成和解 并同意支付 130 亿美元“天价”和解金,这一金额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家
企业与政府达成的最大数额和解金。Stifel 金融集团旗下 KBW 的分析师
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欧美大型银行可能需要花费近 1000 亿美元,就利 率和汇率操控调查达成民事和解。
最近几个月来,美国监管机构持续调查金融危机前一些主要银行操 纵行为,你认为这样做公平吗?
高闻? 如果存在不正当行为,这当然是公平的。银行的职责就是以恰当的操 作方式服务社会。如果它们行径恶劣,当然,监管机构应当对银行进行处罚。 摩根士丹利已经会见监管机构多次,我相信他们对于我们的行为和运作是满意 的。但是如果大摩存在问题,我们无疑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在我看来,现在的监管力度是越来越严厉了,摩根士丹利打算怎样 应对这一变化?
高闻? 我认为,监管确实应该更加严格,因为金融体系几乎崩溃。我们经历 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我并不意外政治团体和监管团体期待发 生改变。也不意外他们希望金融机构更加趋于保守,这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公 司,我们唯有去适应它。我们实施了风险管理。我的经营理念是,不去幻想这
个世界与现实下的情况不同,而是接受我们所处的这一环境,调整自己的业务。
你支持实施沃尔克法则吗?
高闻?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用以不同的方式制订沃尔克法则。我几周之前也 与沃克尔本人吃了顿饭,我对他对公共服务做出的巨大贡献抱有很高的敬意。 但这套法则总的来说过于复杂了,这也是为什么它的制订需要花那么长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我个人会选择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但当然,在这方
面,我的话并不算数。
沃尔克法则,号称银行业的“紧箍咒”,是由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 尔克提出,其核心是禁止银行从事自营性质的投资业务。英国《金 融时报》近期报道称,沃尔克法则的生效时间很有可能被延迟,这 是否是华尔街的又一次胜利?
高闻? 我不认为是华尔街的胜利,我觉得反而是失望。作为银行,我们希望 有确定性,我们宁愿在所有细则都被制订完成的情况之下运作,而不是面对持 续的不确定性。因此这不是华尔街的胜利,大银行是在推动法则尽快完成,而 不是拖延它。
大银行们相较经济体的规模事实上在危机后变得更大了。“大而不 倒”问题是在变得越来越严重吗?
高闻? 不,我不这样认为。金融危机中破产的大部分机构事实上都是规模较 小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小而不稳,而不是大而不倒。所以那些小规模的金融 机构才是我更为担心的。
一些金融机构雇佣高管子女的做法在中国和美国都引起了很大争 议。作为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西方企业,摩根士丹利以及你本 人对此持何看法?
高闻? 我认为雇佣员工首先需要看的是那个候选人是否有能力。如果那个合 适的候选人恰好来自这个或那个高官家庭,我认为后者的重要性当然没有前者
重要。应聘者不应由于他们的背景受到不公正待遇,抑或占便宜。
那么你是否有信心,在摩根士丹利,我们不会看到这样的丑闻?
高闻? 我不期待看到任何这样的丑闻。不,我不认为大摩会出现任何此类 丑闻!
投行之变
在金融危机的顶峰时期,摩根士丹利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一间 商业银行。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高闻?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大型投行独立存在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自 己和主要竞争对手都一夜之间成了银行控股公司。这是一个保证金融系统安全 的必要过程。因此,我认为这种转型是好事。
现在,商业银行业务占多少份额?
高闻? 我们不是传统商业银行,像一些传统的全球性银行一样。实际上,我 们建立了自己的储蓄业务,并成为了美国第十大存款人。我们接管了 1300 亿 美元存款。所以我们越来越像一个商业银行,但同时也是投资银行。
金融危机至今 5 年间,投行的图景有怎样的变化?又有什么趋势?
高闻? 我认为,它已经完全改变了。所有的投行都只是大型银行的一部分, 或者自己成为了大型银行,除了一些非常小的。受到的监管更多,资产负债表 更小,他们拥有更多资金,杠杆率更低。投行现在比金融危机前更趋于保守,
这就回到了再往前十年或者十五年时,他们本来的样子。摩根士丹利比以往更
加保守、谨慎、耐心,这一点我很骄傲。
都说投行工作是门艺术,而商行业务是门科学。你怎么看?
高闻?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可能更倾向科学。在私人合伙制的年月里,或许 更像艺术。当你是上市公司时,你是在用公众的钱、投资者的钱冒险,你需要 更多自律,设置更好的预算控制,成本管理,更专注于风险管理以保证不出差 错。所有这些事都是这些机构运作时的组成部分。
记者袁新、王力为对此文亦有贡献 发表于财新网 发表时间:2013 年 12 月 14 日
第一篇?财富新视野
盖茨这样做慈善?002
微软公司创办人和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 特派记者:胡舒立
记者:李昕、刘虹桥、蓝方
资本之王的财富观?019
黑石集团的共同创始人 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 记者:胡舒立、王烁
华尔街债券教父的投资箴言?031
贝莱德公司创始人和 CEO:劳伦斯?芬克 (Laurence Fink) 记者:胡舒立、王烁
上海自贸区可为法治试验田?041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欧高敦(Gordon Orr) 记者:王力为
自贸区可成更广泛改革试验场 ?049
罗兹全球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花旗集团高级顾问:威廉?罗兹(William Rhodes) 记者:王力为
001
中国可推动世界再思考城市?056
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德威(David Cote) 记者:王玲
迈向工业 4.0,中国向德国学什么??064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全球主席:博克纳(Hans-Paul Bu?rkner) 记者:王力为
第二篇?危机下的投行之变
危机重塑华尔街?072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闻(James Gorman) 记者:胡舒立
每家银行的 DNA 都不同?079
瑞银 CEO:安思杰(Sergio Ermotti) 记者:王玲
中国应维持低增速?087
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 记者:李小晓
抓住各国股市的轮动?093
高盛资产管理国际业务(GSAM) 首席执行官:希拉?帕特尔(Sheila Patel) 记者:李小晓
002
高盛高级投资策略师
高盛全球市场研究院(GMI)主席:艾比?科恩(Abby Cohen) 记者:王力为
透过新兴市场看中国?103
高盛成长型市场首席策略分析师 兼高盛亚太组合策略联席负责人:欧阳汉(Chris Eoyang) 记者:王力为
房地产泡沫迟早会破?111
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布亦特(Willem Buiter) 记者:李增新、丁锋
改革过于谨慎有时也有代价?119
野村控股董事会高级常任顾问:氏家纯一(Junichi Ujiie) 记者:王力为
第三篇?环球经贸投资
危机后各国并未真正去杠杆?126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 记者:王力为
003
重回主动投资?133
Thomas Balk 富达总裁 全球运营委员会主席:柏克堂(Thomas Balk) 记者:王力为
达沃斯看什么?139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总裁 兼首席执行官:李瑞麒(Richard Lesser) 记者:王力为
国际资金仍会回流新兴市场?145
邓普顿新兴市场团队执行主席:马克?麦朴思(Mark Mobius) 特派香港记者:王端、戴甜
金砖银行事件看出西方对新兴国家偏见?152
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 迈克尔?丁曼战略和全球化主席:古普塔 (Anil K. Gupta) 记者:王玲
为什么仍要看好中国?159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林怡仲(Frank Lyn) 记者:李增新
企业跨境并购要注意什么?164
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全球石油天然气业务联席 主席兼合伙人:张清彦(David Blumental) 记者:王申璐
004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 CEO:德米特里夫(Kirill Dmitriev)
记者:李增新、实习记者 骆雅洁
我们一定会申请清算牌照?174
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常青(Chang Qing) 记者:李小晓
Visa 中国支付市场应变?179
Visa 北亚太区创新支付业务副总裁:郑道永(Paul Jung) 记者:张宇哲
第四篇?能源大博弈
石油说话?190
沙特阿美 CEO:哈立德?法利赫(Khalid Al-Falih) 记者:胡舒立、王烁、王宇倩、黄凯茜
征收全球统一的碳税?202
爱尔兰新能源企业 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 首席执行官:埃迪?奥康纳(Eddie O’Connor) 记者:王力为
未来将继续扩产?209
必和必拓 CEO:安德鲁?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 记者:王少杰
005
中国领导人应相信低碳发展之路?213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艾瑞克?海茨(Eric Heitz) 记者:崔筝
能源不是零和游戏?218
IHS 国际咨询公司副主席 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 记者:倪伟峰
新兴市场崛起重塑能源世界 ?226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创始人: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 记者:王小聪
矿业超级周期尚未结束?231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 兼全球大宗商品研究策略部主管:科林?芬顿(Colin Fenton) 记者:蒲俊
中国的未来能源格局?236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经济发展项目部主任:克雷恩(Keith Crane) 记者:田林
致力于中国非常规气发展?241
壳牌首席执行官:彼得?傅赛(Peter Voser) 记者:王小聪
006
第五篇?汽车业的未来
我不是钢铁侠?246
特斯拉 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 记者:胡舒立
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256
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安格(Karsten Engel) 记者:吴静
实习记者:王珏
互联网造车带来了挑战,但这是一件好事?264
福特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 记者:包志明
东风入股?269
标致雪铁龙集团董事、执行副总裁 亚洲运营部 CEO:奥立维 (Gregoire Olivier) 记者:朱世耘
见习记者 : 李尚晶
中国汽车技术还落后十年?276
杰克控股创始人 董事长兼执行合伙人:杰克?佩尔科夫斯基(Jack Perkowski) 记者:沈乎
007
中国汽车品牌应专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281
艾睿铂商业咨询驻上海董事总经理:罗曼 (Ivo Naumann) 记者:戴甜
第六篇?IT 与互联网 +
向前一步?286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记者:胡舒立
微软仍在创新?292
微软常务副总裁和总法律顾问 微软公司董事会的秘书长: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 记者:覃敏
中国仍是戴尔第二大市场?296
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 全球新兴市场董事长:闵毅达(Amit Midha) 记者:覃敏
体育赛事的数字化挑战?301
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商业主管:米克?戴斯蒙德(Mick Desmond) 记者:赵剑飞
008
中国已经成为 SAP 的第二故乡?306
SAP 亚太及日本区总裁:华棣文(Stephen Watts) 记者:王姗姗
第七篇 食品医药生活
对话孟山都?312
孟山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休?格兰特(Hugh Grant) 记者:崔筝
实习记者:杨洁、张霞
希望中国业务大到足够影响达能?330
达能全球 CEO:范易谋(Emmanuel Faber) 记者:张伯玲、田园
中国牛肉进口价格将逐渐与国际市场持平?338
泰丰资本董事:利米(Fergal Leamy) 记者:王姗姗
把更多新药引进中国?345
拜耳医药保健中国总裁:康洛克(Alok Kanti) 记者:李妍
希望中国药物审批能更有效率?350
杨森制药全球研发负责人:比尔?海特(Bill Hait) 记者:薛健聪
实习记者:余翔
009
产品创新的“中国导向”?355
强生公司中国区主席:吴人伟 强生亚太创新中心总裁:吴冬 记者:蒋飞
我在沃尔玛 30 年?360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董明伦 (Doug McMillon) 记者:胡舒立
沃尔玛中国未来要实现两大目标?369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俊贤 (Sean Clarke) 记者:李雪娜
多元化是有选择的专注?386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Peter Loscher) 记者:李增新
中国钻石市场增速放缓?394
永恒印记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卢希尔 (Stephen Lussier) 特派香港记者:戴甜
第八篇 聚焦文化软实力
中企需多研究海外市场?400
奥美集团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名皓 (Miles Young) 记者:王宇倩
010
以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科研水平?405
爱思唯尔中国区总裁:黄有堃(Yukun Harsono) 记者:陈沁
如何选择商学院?409
美国西北大学 Kellogg 商学院院长:萨利?布朗特(Sally Blount) 记者:王力为
在线教育升温是积极信号?414
华尔街英语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保罗?布莱克斯顿(Paul Blackstone) 记者:闻静
见习记者:南皓
在线教育的市场空间?420
ALISON 网站创始人兼 CEO:麦克?费瑞克(Mike Feerick) 记者: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