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分队,个个身怀绝技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尽管有着20多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但以往派出的维和部队都是工兵、运输或医疗分队,而派遣安全部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担负警卫任务尚属首次,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作为警卫分队的队长,同时也是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的张革强,深感责任重大。
2013年7月,张革强赴马里对维和任务区进行实地考察。
“概括地说,马里安全局势紧张,极端分子猖獗。”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的先遣人员向张革强介绍,“极端分子隐藏于民间,各极端团体自杀式炸弹袭击已造成多起伤亡。政府和反政府军对抗致使枪支和爆炸物流入民间,对联合国维和人员潜在的威胁无处不在。”
尽管张革强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中国维和部队所在任务区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要复杂。
这是因为中国维和部队警卫分队担负警卫任务的区域距居民区不足100米,各处的人流,不拿枪是平民,拿起枪就是恐怖分子。而作为维和部队,只能在确定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有限使用武力。一面是无孔不入、真假难辨的恐怖袭击,一面是有限使用武力的维和要求,这些都逼迫维和官兵必须练就多手绝活硬功,以从容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考察归来,张革强组织警卫分队很快制订出训练大纲:枪管挂砖、手臂绑沙袋练据枪稳定,用食指把一大碗米逐颗拨数清楚练扣压扳机的敏感度;在野外陌生环境独立潜伏3昼夜以上,练心理抗压能力;酷暑天气里连续10小时默记路上的行人数量、男女比例,练观察能力……
警卫分队通过梳理全世界维和部队发生的应对袭击劫持、武装冲突、恐怖威胁等11种情况108个案例,全面而系统地训练官兵应急处突行动所需要的军事技能;同时根据马里任务区的特殊情况,展开针对性训练。
“用英法两种语言喊话,拉枪栓视觉警示,向天鸣枪警告,射击非致死部位。”训练场上,张革强干净利落地示范了4步不断升级的安全防御动作之后,对队员们说:“记住,必须在3—5秒内完成。否则一旦遭遇恐怖袭击,你根本无法抢占先机。”
随后,张革强一边检查、规范每一个防御动作,一边手拿秒表测试每一名警卫队员的完成时间。
面对未来执行任务中潜在的最大危险,张革强把“识爆排爆”作为警卫分队的一个重点训练课目。为了增强训练效果,专门请来了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授课。
“恐怖分子很狡猾,我们执行任务时遭遇路边炸弹、诡雷是常有的事。检查停在路边的车辆,一拉车门就可能引发爆炸。”法国外籍军团士兵的亲身经历,让中国军人似乎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嗅到了扑面而来的硝烟味。
马里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官兵们从中国北方城市到非洲热带火炉,跨越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那气候温度的差异。为了提高官兵的耐高温能力,警卫分队把室外训练课目放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进行,并在地表温度近40℃的时候进行负重武装奔袭,还强行规定,即便官兵们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即便水壶里装满了水也不能喝,以此提高官兵的耐热耐渴能力。
一个夏天过去,原本皮肤白净的军士长闫俊祥已被晒得黝黑。他幽默地说:“现在不但体能适应了马里的环境,就连这肤色也提前和当地百姓接轨了。”
2013年10月15日,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苏和来到中国,并专程视察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这一天,向联合国副秘书长苏和展示的是这样一支中国维和警卫分队:手枪、步枪、机枪、火箭弹,任意一种武器,抬手便打,百发百中,彰显了中国军人的素质。还有更绝的:百米外真人两手平举,分持两块靶牌,狙击手连开两枪,正中靶心,持靶人安然无恙。
在实地参观考察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后,苏和高兴地说:“马里的维和行动不简单,由于当地长期的无政府状态,维和部队将面临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相信素质优异的中国维和部队部署到位后,将为恢复马里的和平发挥重要作用。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感谢中国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