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弱势群体权益的公法保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909656
  • 作      者:
    杨海坤,赵玮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弱势群体权益的公法保护》的写作并不企图全方位地、完整地勾勒出弱势群体权益公法保护的全貌,而是尽可能阐述问题的核心,将当前中国语境下弱势群体保护的主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清晰化。一方面,在理论上要继续做好“引进来”,研习国外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优良法治经验,新法治要素,以深入地完备内地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关注本土的问题,观察立法法修改、预算改革、法院的反歧视案件、基层自治组织的事务性参与等,以此作为我们问题讨论的最初动力和方向。在具体的理论建构和问题梳理中,要明确宪法的治理地位,并在行政法的制度脉络中探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弱势群体权益的公法保护》:
  其次,社团自治权进入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社会组织成为重要的宪法权利主体,享有应有的宪法权利,其中自治权构成其权利的核心。然而,现有宪法仅仅规定了人民结社权,但没有赋予社团自治权的基本权利地位。但是,我们通过宪法上的权利推定,可以将社团自治权理解为“宪法未明定之权利”:社团自治是社团成员自主性的体现,与宪法上的人民主权、人格尊严有密切联系,同时社团自治来自于众多团体的强烈意愿,具有权利诉求上的普遍性。因而,社团自治权可以成为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
  最后,社会团体也逐步变迁为一种主要的“公权力主体”。社会团体的自治权与国家权力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政治国家作为权力主体,享有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权,即国家统治权力,其对立面的公民社会中各类社团组织以其“自治权力”作为组织运转的基础。当然,上述提到的自治权利与此处的自治权力并不矛盾,前者是其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后者是表达具有一种“权力性”,可以形塑社会关系,获得一定范围公众的认可与服从。基于此,社团自治权具有私权利和公权力的双重属性,同时社团组织所享有的作为私权利的“自治权利”构成其“自治权力”的正当性基础。社会团体也因此获得了合法的公权力主体资格。
  综上,作为重要宪法主体的社团,享有社会自治的基本权利和基本权力,其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存在宪法上的正当性基础。在自由权的部分,社会团体构成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主体。在社会权的部分,社会团体在参与国家社会保障工作中承担必要的宪法义务,在当今社会福利国家的宪法要求下,“赋予民间社会福利机构在社会国目标上亦拥有独立之法律地位,成为社会政策推行上除国家以外的另一独立责任主体”,以建立社会福利二元体系。社团组织成为弱势群体权益之保障主体,是社会公权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现实诉求。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作为公法学人的时代使命
二、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公法学研究现状
三、弱势群体保护在公法学研究视域当下的新关注点
四、本书的写作意图及基本框架

第一章 弱势群体权益的公法保护概述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概念
一、弱势群体的内涵
二、弱势群体的外延
第二节 弱势群体的权利内容及其历史沿革
一、公法权利与私法权利
二、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
三、生存权利与发展权利
第三节 弱势群体公法保护的应然性
一、弱势群体公法保护的现实应然性
二、弱势群体公法保护的理论正当性
第四节 弱势群体权益公法保护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思路
一、弱势群体权益公法保护的基本要求
二、弱势群体权益公法保护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域外借鉴
第一节 美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实践
一、美国弱势群体保护的背景及内容
二、肯定性行动:美国弱势群体保护的制度变迁之缩影
第二节 德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实践
一、德国弱势群体之概念及其价值定位
二、德国弱势群体权益的立法保护与制度建构
三、德国的宪法法院制度和平等权宪法保护的基础原则
第三节 加拿大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实践
一、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加拿大弱势群体平等权的宪法保护
第四节 韩国、日本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实践
一、韩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实践
二、日本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实践
第五节 域外经验对于我国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制度的启示
一、重视法律法规建设
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弱势群体的保护

第三章 弱势群体权益的宪法保护
第一节 弱势群体权益的宪法保护概述
一、弱势群体权益的平等保护及其宪法地位的确立
二、弱势群体的宪法性内涵及其外延的证立
三、宪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实施原则
四、对基本权利限制的审查与弱势群体保护
五、我国目前宪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表现及问题
六、尊重和完善宪法文本: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基础任务
第二节 弱势群体权益之具体保护方式的宪法约束
一、立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之宪法约束
二、司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之宪法约束
三、行政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之宪法约束
第三节 公民社会视域下弱势群体权益之宪法保护的新课题
一、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宪法权力之配置
二、社会福利民营化与弱势群体权益的宪法保护

第四章 弱势群体权益的行政法保护
第一节 弱势群体权益的行政法保护之理念
一、权利理念
二、社会公平理念
三、社会发展理念
四、社会安全与互助合作理念
第二节 弱势群体相关权利的行政法保护
一、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利的行政法保护
二、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行政法保护
三、弱势群体劳动权的行政法保护
四、弱势群体住房权的行政法保护
第三节 行政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制度安排——以行政给付为例
一、行政给付理论的产生
二、行政给付的概念界定
三、行政给付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四、行政给付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意义
五、行政给付制度在我国的现实表现
六、我国行政给付制度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中的不足
第四节 弱势群体权益行政法保护的制度完善
一、行政给付制度的完善
二、公私协作与弱势群体权益的行政法保护
第五节 慈善组织发展与弱势群体权益的行政法保护
一、政府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中的不足
二、慈善组织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天然优势
三、慈善组织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中的独特功能
四、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中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合作机制
五、政府对慈善组织行为的监督

第五章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公法救济路径
第一节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之信访救济
一、信访政策沿革
二、弱势群体寻求信访救济的原因考察
三、弱势群体信访救济存在的问题
四、弱势群体信访救济的完善
第二节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之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特殊性
二、弱势群体行政复议的不足之处
三、弱势群体行政复议的优化提升
第三节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之行政诉讼
一、案例引路
二、行政诉讼:弱势群体权益司法保护的关键路径
三、行政诉讼中弱势群体的特征分析
四、行政诉讼法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宏观进路
五、行政诉讼法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微观进路
第四节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之法律援助
一、案例引路
二、法律援助救济的不足之处
三、法律援助救济的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完善公法体制,保护弱者权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