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战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9790
  • 作      者:
    马红瀚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马红瀚,男,汉族,1980年出生,天津人,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南开人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马红瀚博士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卫作,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城区发展对老城区转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H《(双重二元结构对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坪山新区、青岛市北区、东营湖滨新区等多个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或产业规划项目,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战略》从蕴含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中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着手,对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形成展开研究,明确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关系协调的发展方向。并从作为主导区的增长极、作为重要区的经济带和作为制约区的特殊经济地域等三个层次,提出了创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协调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思路,为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战略》:
  第一,城市建设明显加强。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要素聚集和扩散带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做出了很大努力,使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一方面,一批新兴工业城市陆续建成。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矿产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加工力度,包头、酒泉、金昌、兰州、白银、攀枝花等工业基地陆续建成。另一方面,原有城市得到了改造升级。为了节约建设投入、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效率,国家在充分发挥城市原有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原有的一些城市进行了改造升级,西安、重庆、成都等西部古城焕发了新的经济活力。同时,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乌鲁木齐、石河子、呼和浩特、西宁、拉萨、西双版纳、南宁等城市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城市分布不均匀的程度。
  第二,若干经济带初步形成。作为资源配置空间与组织拓展的较高级形态,经济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协调和联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地方高度集中的经济与行政管理有效遏制了西部各地间关系日趋割裂的势头,若干经济带初步形成。一方面,生产力布局促进了经济带的形成。中央政府在西部的生产力布局呈现出宏观分散、微观成组的特点。宏观上,重点工程与资助项目遍布西部各个省区;微观上,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过联合选场、成组布局,与城市建设相协调,逐步建设成为综合配套的工业区。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生产力布局原则指导下,构建了各地间简单的合作与协调关系,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工业区、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工业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南工业区等经济带初步形成。另一方面,铁路交通建设促进了经济带的形成。对于地域广袤的西部地区而言,交通不便是各地间经济联系稀疏的重要原因。通过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的建设,西北的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而川黔、成昆、贵昆、湘黔、襄渝铁路的建成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闭塞的状况。各地间的要素交流与产业协作变得便利,陇海一兰新交通带、成渝经济区等经济带初步形成。
  第三,区域经济格局的均衡发展出现反复。新中国成立后,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严重失衡的西部区域经济格局总体上在向均衡方向发展,但是在部分历史阶段出现了反复。“二五”计划期间,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左”倾思潮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国家建设重点进一步向包括西部在内的内地倾斜,但是由于在经济过热和片面追求布局均衡的形势下提出了建立地方完整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西部各地间艰难建立的经济联系又被割裂,区域经济格局出现了回归失衡的迹象。“三线”建设期间,作为大“三线”的西部各地在国家的号召下又在内部划分出小“三线”加以重点建设,加深了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失衡程度。而且,由于过分强调分散、靠山、隐蔽的要求,“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企业大都孤立存在,基本上很难与周边地区产生经济联系特别是产业协作。贵州和四川等地产生了若干“飞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反而制约了区域经济格局向均衡发展的演变。第四,西北在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作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最为落后的区域,西北的经济发展自汉唐以后一直非常困难,到20世纪上半叶已经几近凋敝。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在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过开展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和荒地开垦,西北的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甘肃河西走廊、陕西关中平原、宁夏引黄灌区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通过矿产资源开发,西北的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独山子、玉门、兰州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基地,金昌、白银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宝鸡、天水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基地。通过铁路交通建设,西北的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加强,兰新、宝兰等铁路不仅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的主干线,而且为西部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往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本书的研究背景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增长极相关研究
二、经济带相关研究
三、特殊经济地域相关研究

第一章 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格局
第一节 经济区域
一、区域的不同界定
二、经济区域的特征
三、经济区域的形成
第二节 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格局
一、经济区域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区域经济格局是经济区域发展的结果
第三节 区域经济格局的内涵与影响
一、区域经济格局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格局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一、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制定依据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依据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
一、对区域经济格局进行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区域经济格局的路径

第三章 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形成和发展方向
第一节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回顾
一、向内地发展倾斜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二、鼓励东部沿海优先发展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二节 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西部区域经济格局
二、改革开放之前的西部区域经济格局
三、改革开放之后的西部区域经济格局
第三节 当前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特点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显著
二、城市发展逐渐反弹,但大多尚难承担区域增长极的重任
三、经济带发展初具规模,经济联系不够紧密
四、特殊经济地域愈加明朗,制约作用日益显现
第四节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引导下的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思路

第四章 西部区域增长极与发展思路
第一节 增长极发展战略是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增长极理论国际实践的启示与反思
二、增长极发展战略是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西部区域增长极的选择
一、西部区域增长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西部区域增长极的选择范围
三、西部区域增长极典型分析
第三节 西部区域增长极发展思路
一、层级网络式发展模式
二、漂移与叠加式成长模式

第五章 西部经济带与发展思路
第一节 经济带是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
一、经济带的内涵与类别
二、经济带的形成与演化
三、经济带在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西部重点经济带的考察分析
一、成渝经济带
二、西陇海一兰新经济带
三、南贵昆经济带
第三节 西部经济带发展思路
一、转换地方政府职能
二、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第六章 西部特殊经济地域与发展思路
第一节 特殊经济地域是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点与制约
一、特殊经济地域的内涵与类别
二、导致特殊经济地域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特殊经济地域在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节 西部特殊经济地域典型分析
一、生态脆弱区典型分析
二、民族聚居区典型分析
三、“三农”集聚区典型分析
第三节 西部特殊经济地域发展思路
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二、实施区域系统重建,破解西部特殊经济地域“三农”难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