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设计你的朋友圈:精准有序
你先是谁,再成为谁
让我们再回到前言中的案例:
有一次与同学小李聚会时,小宋聊到要购房,只是首付不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李顿时开始数落自己的老公炒股赔了不少钱、自己有多么难。单纯的小宋还一直劝慰小李要把夫妻感情放在第一位。
可是没过几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宋和另一位同学小王聚会,小王聊起近期小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很多“炫富的日常生活照”,奇怪的是小宋并没有看到。她这才发现,小李利用微信“不让他(她)看我的朋友圈”的这个功能,单独屏蔽了自己,也才明白了一切:小李在防备自己向她借钱。
这个故事不是在褒贬任何一个人,况且小宋自己在朋友圈的维护上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很多人把日常维护朋友圈看作一件麻烦的事,并用一些借口让自己继续懒惰。例如,小宋就是这样想的:“小李是我的真朋友,所谓真朋友就是平时不怎么联系,一旦你有需要的时候,她一定会帮你!”
其实别人没有义务一直相信和支持一个渐行渐远的人,如果你不利用朋友圈的功能与朋友保持有节奏的互动,让对方了解你、信任你,纵然对方在你的朋友圈处于核心的重要位置,可你在对方那里已经不是如此了,对方当然会防备你随时有可能提出来的要求。尤其是小宋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钱不够花”的抱怨和感叹!
你先是谁,才能成为谁,你先把自己塑造成谁,你在别人心中才是谁。
你都不经营现在的你,别人怎么知道现在的你是谁?尤其对于微信朋友圈来说,如果你保持每天发一次内容的频率,连起来看一周的内容,你在别人心中,就是你所发的内容了。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要求,才能要求别人。
对于当代人来说,管理自己的形象、手机、情绪,都应该像早起刷牙一样自然。如果一个人的手机中,微信朋友圈的人数不少,但是缺乏有效管理,就一定会让朋友圈形同虚设,本来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朋友圈最后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我们可以整理自己手机中杂乱的人名,进行认真的思考,然后花一点时间研究我们的手机,因为安卓和苹果系统对细节的设计不同,要根据自己的手机特点对朋友圈里的人进行备注。当然如果你操作够熟练,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备注方式进行特别标注。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朋友进入到手机的活力排序中。那么平时你就不会在人际关系的维持中失去头绪:突然看到谁发了内容,就热情地点赞、评论、交流,又因为刷不出他的内容,导致把他置之脑后,慢慢冷淡、遗忘。
按照不同的排序进行有效互动,必然不会导致对方认知与自我认知不一致了。
让你在乎的人知道你有多在乎他,让你感觉重要的客户知道他在你心中有多重要,让有可能帮助你的人了解你从而在未来能够帮到你……这样,你的朋友圈将价值百万。
设计朋友圈就是设计你的生活
设计你的朋友圈就是设计你当下的生活。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是分为两条线以便掌控关系。
一类是生活线,一类是事业线。
把哪条线列在首位,要看你近阶段对生活的设计,这将让你最节约自己的心力,去安排你的生活。
例如,是你的亲人对自己重要还是客户重要?
一般人都会说,当然是亲人比客户重要,亲人是陪伴自己一辈子的,客户只是当下的重要关系。
可我并不这么看,我认为这要看你近阶段的规划。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近阶段的重要规划就是冲刺事业,那么在当陪伴客户和去机场接亲戚这两件事同时发生时,你该怎么选择?
我的建议是,你选择去陪伴客户,增加自己的业务量。而且不必对亲戚怀着愧疚感,因为当你自己发展得更强大的时候,你对亲戚的价值将比去机场接他更大!
所以,朋友圈中不同人的位置和不同人的互动,不但能体现你的价值观,还能体现你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那么,当你“生活线”和“事业线”定好之后,按照什么原则把你认识的所有人排序呢?
第一,按照紧密关系进行整理,将其并入“生活线”。先考虑和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没有亲近关系的人则不作为第一考虑。例如,在生活线中,可以包含亲人、老师、朋友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这里的排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安排。例如,如果你现在正在上大学,那么老师是你能掌控和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他对你人生价值观的开启、对你生活影响的重要性要暂时性地排在兄弟姐妹前面。
第二,根据对你的帮助作用进行整理,将其并入“事业线”。与看起来厉害但对你不起任何作用的人相比,能为你带来事业帮助的人、能支持你的人更为重要,如投资方、下属、老板、重要客户、潜在客户、合作方、供应商,等等。
第三,考虑重点圈子,将其并入事业线。这里也包括你参加各类聚会时认识的关系不强的半陌生人,可以按照此人的行业、能力、财力、品格进行排序。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从事互联网产品研发,可是朋友圈里出现了一个卖名牌手表的朋友,你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这个人对你毫无价值。如果你想了解高端人群的消费习惯,对方也许有第一手资料。因为这类朋友是半陌生人,所以对每个人名都要深入思考之后再来判断位置。
线上互动摸规律,线下互动要高效
如果你在同一个行业工作了三年以上,现在要换工作,你可能不会通过招聘网站来找工作,而是通过熟人介绍,因为你已经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圈子。朋友圈也能形成不同的圈子,一个处于事业上升期或者攀爬期的人会主动参与或组建圈子,因为朋友圈的人必须发生线上、线下的互动,推进关系。
人们渴望与他人互动,体现自己的影响力,但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非常被动、不互动,永远都是陌生人。正如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手持鲜花在等待;世界上另一半的人,在等待那鲜花……”
如果你自己不动,朋友圈就会僵化。所以,我们应该在线上观察和判断对方,摸索规律,来决定如何互动。例如:
1.发布一些大众谈论的话题以外的事情。
想想我们自己为什么要上朋友圈—因为我们想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最快地获取想要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对某个人产生黏性的重要依据。可是如果一个人只是发布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例如“某明星被爆料出轨”,那么他发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垃圾信息。
2.推荐适合的内容给合适的人。
朋友圈可以做标签区别。比如,我们发现一个朋友总是转发一些别人的内容并且全是心灵鸡汤,你可以封他为“鸡汤王”,如果看到有关于心灵鸡汤的内容,你也可以推荐给他。
3.在合适的时间发出你的消息、进行互动。
观察你的重要客户,如果他微信圈的更新总是固定在某一个时间,你就可以在这个时间成为第一个为他点赞或是与他互动的人。
4. 给不同行业的人发不同的问候。
5.注意把握尺度,尽量不要发有“教育别人”感觉的内容。
6.生活中的搞笑场景,会成为你微信内容中的亮点。
……
现在,我们约见一个人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朋友圈线下活动要掌握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高效。
1.交通成本高的大城市,在一地约一人需要一下午,不如在附近约三批朋友依次见面,达到一点对多点。
还可以通过与圈子中的活跃者见面,以一传十,实现一点对多面的传播效果。
2.在朋友圈备注好对方的行业、居住地、职位。如果去上海,要能迅速找到上海的朋友,还要能快速找到上海某一行业内的朋友,更能细分找出该行业内担任总经理助理职位的朋友。
3.线下互动的关系无非是玩乐关系与有利关系。要学会从玩乐关系渗透到有利关系,例如,你约客户打高尔夫,在运动中建立的平等与好感,就会逐渐从玩乐渗透到合作中。
……
展开
——俞敏洪
★每个人都有两种职业资产:软资产和硬资产。
软资产:无法直接变现的,是你无形的推动力:大脑知识、信息、人脉及人脉建立起来的信任感,掌握的技能,声誉和个人品牌,优势。硬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出的东西,现金、笔记本等固定资产。当你身处瓶颈期、转折期时,有了这些你才可以有底气做大胆的举措。
——(美)里德·霍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