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队、纵队、方阵等队形是对营以上编制单位而言的。营是当时最基本的战术单位,一般包含6-10个连,人数从600多人到千余人不等。所谓营横队、营纵队、营方阵其实就是营长将所含三列连横队进行变换、组合和排列的产物。将所有三列连横队排成一个大横队,就是营横队,18世纪的传统线式战争就是将所有营都排成营横队。这种阵型的优点是便于发扬火力,缺点是对地形和纪律要求非常敏感,移动速度慢而且非常难保持队形的整齐。另外,横队在防御中也容易因为持续的伤亡导致正面宽度不断减少,使得各营之间出现空隙,给攻击方提供可乘之机。
营纵队,就是将整个营的所有三列连横队纵向排列。根据其正面宽度,分为双连纵队、单连纵队等几种纵队。如果一个营有六个连,双连纵队就是正面是两个连,纵深三个连,每个连排成三列横队共9行,单连纵队就是正面一个连,纵深六个连,每个连排成三列横队共18列,这是两种最常见的纵队模式。
其实纵队不是法军所独创,它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就是欧洲各国正规步兵所使用的常见队形,只是法国大革命时代作为法军进攻的常见选择而扩大了使用面,各国军队也随之仿效了。
纵队的优点是行进速度快,转向方便,适合通过复杂地形,可以快速通过敌人的火力。因为两军距离越远,防守一方正面可射击的士兵就越多。事实上纵队对士兵素质要求并不低,法军著名史学家科林就曾指出,“认为热情有余和经验不足会导致步兵采用攻击纵队队形的臆测可谓大错特错。没有接受过纵队训练的营会在第一时间被同化成轻步兵,继而数量锐减、(在作战中)处于劣势。”《火药武器在战场上的杀伤效率》一文中曾经做过估算,当面对英军800人的两列横队时,攻击纵队在250米处要面对800支步枪,200米处仍要面对650支,150米处就减少为480支,100米处只需要面对330支步枪了。因此纵队最适合前冲锋、抢占要点和行军。不过纵队的缺点也很明显,纵队不适合发扬火力,纵队和横队进行对射必然失败;纵队也非常容易遭到炮兵火力的杀伤。
对于纵队的缺点,法军的将军和军官们其实非常清楚。拿破仑就曾经说过:“除非有优势的炮兵,否则纵队就无法突破横队。”拿破仑战争时代,双方都有纵队发动刺刀冲击结果被对方横队火力击败的战例。比如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沙俄近卫军的两个团就发起过大约300米距离上的纵队刺刀冲锋——这一突击距离无疑太过遥远,结果很快就被法军横队的步枪火力和炮兵给打垮了。
在1805-1807年大军团的巅峰时代,法国纵队在最后战斗时,无论是排枪射击也好,刺刀冲锋也好,都尽可能展开成横队作战。所谓法国人喜欢排纵队端刺刀进攻,以及拿破仑的大纵队都是连续的密集纵队不过是误解而已。
法军确实有一些纵队进攻结果被打垮的例子,但实际上经过现代军事研究者的考证,这些例子很多都是因为将领对敌情的判断出现失误,士兵在纵队行军或抢占要点的过程中突然遇敌,来不及展开的不得已之举。
至于方阵则纯粹是为了抵御骑兵的冲击而排成的队形,通过形成一个四面向外的“刺刀丛”,来抵御骑兵的冲击。要想形成方阵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部队调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至于法军常用的横纵队混合序列进攻阵型,其实是法军旅或团级单位所实行的战术。通常法军会分出一部分营排成横队组成第一线引导进攻。同时从第一线的各个营里抽调出猎兵连组成散兵群,他们在第一线之前负责侦察活动并用分散火力袭击敌人。剩余的营排成纵队组成第二线,随后跟进。
这种作战方法就是,用散兵群的行动和逐渐增加兵力以拖延战斗的方法来疲惫成横队的敌人,并且大量地消耗他们,使他们不能再抵抗一直留作预备队的生力军的猛攻。如果之前的散兵群将敌人足够削弱了,那么第一线的各营横队就用排枪或刺刀冲锋击败敌人。如果敌人被削弱得不够,那么整个第一线各营就都散成散兵群,一方面继续削弱敌人,另一方面为第二线各营转换成横队发动最后的排枪或刺刀攻击提供掩护。
可以说,这种散兵群战术才是拿破仑战争时代法军的伟大创举。法国一向拥有良好的散兵传统,那些来自法国山地和森林地区的士兵们自小就拥有精准的枪法和矫健的体魄。
……
展开
——房兵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教授
★拿破仑以个人非凡的军事能力,叱咤欧洲战场20余载。《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这本书则展现了这位军事天才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将革命战争与民族战争这些崭新的战争理念扩展到整个欧洲,并让拿破仑战争成为专有名词的精彩历程。
——周晨鸣知远防务研究所研究员、军事评论家
★拿破仑是头狮子,在他那个年代,他往往站在高山上俯瞰被战火笼罩的大地。现在,我们通过《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这本书则能够仔细端详这头创造无数胜利与传奇的荒野雄狮。
——郭威纪录片导演
★《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一书挖掘真实历史,还原拿破仑亲自指挥的一系列典型会战,宛如一部再现拿破仑战争时代的优秀纪录片。
——董治纪录片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