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间借贷纠纷裁判思路与规范指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82493
  • 作      者:
    王林清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起草人独奉
★一部资料翔实、见解精辟、内容丰富、论证严谨、结论客观的理论与实务融洽无间的精华之作
★一部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热点纷呈、焦点集聚、难点释惑的学术与专长相得益彰的扛鼎之作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林清,山东烟台人。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后、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系政法系统位双博士后。1995年毕业于烟台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民法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政法大学,获商法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获金融学副研究员高级职称。现任人民法院二级法官,兼任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民商事审判、研究和司法解释的起草制定工作:先后负责起草制定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为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起草人;多次起草民事审判工作会议若干重要文件;参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城镇房屋租赁、旅游纠纷、食品药品纠纷、网络侵权、民事诉讼等多部司法解释的研讨制定和书籍编纂工作。
在《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政治与法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出版《证券法理论与司法适用》《劳动争议裁诉标准与规范》(版、第二版)《公司诉讼裁诉标准与规范》《保险法理论与司法适用》等多部专著;合著《房地产纠纷裁判思路与规范指引》《侵权纠纷裁判标准与规范》《婚姻家庭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涵盖民间借贷所有领域,体现全面性
◆逻辑演绎实务裁判思路,体现指引性
◆密切结合新型金融形态,体现创新性
◆紧扣司法解释背景原意,体现性
◆荟萃理论研究成果,体现专业性
本书是人民法院二级法官、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起草人在多年研究过程中,对其收集的大量民间借贷实务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汲取法学理论界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写作而成。对民间借贷纠纷中的主体、诉讼程序中的涉及的各种问题、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民间借贷与其他行业的对比分析、互联网金融下的民间借贷、民刑交叉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辅以“同类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迅速帮助读者定位问题焦点,每一个问题下附作者倾向,程度还原法司解起草人的原意,对从事相关业务法官、律师和法律顾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引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笔者还认为,尽管2012年的《民事诉讼法》对留置送达作了相应的修改,但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 
  一是应当扩大留置送达的场所空间。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把送达的地点仅限于住所地,这个规定增加了送达人员完成任务的难度。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现状下,难以找到受送达人情况比比皆是,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本书认为,为了司法实践操作方便,有必要学习德国的做法——相会送达,即无论在什么地方遇见应受送达人,都可向之送达。这种做法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给了送达人员信心,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找到了签收人,那他们的送达任务就可以完成,保证了诉讼程序的进行。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民事诉讼法解释》对此作了相应完善,其第131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当事人住所地以外向当事人直接送达诉讼文书。当事人拒绝签署送达回请的,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送达情况并签名。”这一规定对留置送达的场所范围作了大大的拓宽,有利于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应当扩大留置送达的签收人范围。如果送达人在送达场所不能遇见受送达人的,则可以把签收人的范围进行适当的扩大,即当受送达人为自然人的时候,签收人不是仅局限为“同住的成年家属”,而是说只要是与受送达人有着密切联系,且愿意接受送达的文书的具备一定辨别能力的同事或其他人都可以作为签收人;当受送达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时,只要是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作为签收人。扩大签收人的范围对于送达人完成送达任务,提高诉讼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
展开
目录
CATALOG
上册
第一章
民间借贷与诉讼程序1
第一节民间借贷纠纷的受理范围3
第二节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25
第三节民间借贷案件的送达66
第四节民间借贷案件的保全91
第五节民间借贷案件的救济96
第二章
民间借贷与借贷主体117
第一节民间借贷的主体119
第二节民间借贷案件的当事人140
第三章
民间借贷与合同效力179
第一节民间借贷合同的成立181
第二节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194
第四章
民间借贷与典当行业241
第一节典当法律关系243
第二节典当业务与营业规则281
第五章
民间借贷与法律适用329
第一节民间借贷中的诉讼时效331
第二节民间借贷中的不法债务369
第三节民间借贷中的准契约381
第四节民间借贷中的责任承担398
第六章
民间借贷与投资理财411
第一节民间借贷中的投资413
第二节民间借贷中的理财446
第七章
民间借贷与夫妻债务461
第一节民间借贷中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463
第二节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债务的认定517
第三节家庭内部的民间借贷558
第四节民间借贷中的情感债务571
下册
第八章
民间借贷与民刑交叉587
第一节民间借贷中的非法集资589
第二节民间借贷中的民刑交叉程序的处理616
第三节民间借贷中涉及刑事的民事实体处理656
第九章
民间借贷与网络金融673
第一节互联网下的金融理财675
第二节民间借贷中的P2P网络借贷700
第三节P2P网络借贷的担保717
第四节P2P网络借贷的债权转让731
第五节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738
第十章
民间借贷与事实认定759
第一节民间借贷案件的事实审查761
第二节民间借贷案件的举证证明责任812
第十一章
民间借贷与债的转移845
第一节民间借贷中的债权转让847
第二节民间借贷中免责的债务转移928
第三节民间借贷中并存的债务转移937
第十二章
民间借贷与债的担保965
第一节民间借贷中的应收账款担保967
第二节民间借贷中的保证989
第三节民间借贷中的人保与物保的混合1005
第四节民间借贷中的公司担保1019
第五节民间借贷中的特殊担保1041
第十三章
民间借贷与利率利息1065
第一节民间借贷的利率1067
第二节民间借贷的利息1108
第十四章
民间借贷与虚假诉讼1143
第一节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界定1145
第二节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防范与处理1161
第三节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救济与规制119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