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法解释论》以我国的信托法文本为立足点,结合信托实践,力图用全新视角对现行法做出系统性解释,为我国信托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性理论框架。信托法属于舶来的英美法制度,其非兼容性往往被过分强调。如果我们固执于将财产法等同于物权法,无视社会现实中财产形态和商业安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会极大地桎梏中国民商法理论的发展。本书在民商法、财产法的制度框架中研究信托法运作的独特机理,探讨其独特价值。
财产法在传统的财产归属法和财产交易法之外,逐渐发展出财产管理法,信托法作为财产管理法为公、私财产和社会财产的管理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持。本书不仅在信托之制度功能、信赖关系的特征、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受益权的性质及受益权转让、受托人义务和责任以及公益信托法理等宏观理论问题上有独到而清醒的分析,对信托法制度中的细节问题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梳理、解释和论证。
信托法颁布十周年,涌现出了很多关于信托法的有分量的理论著作。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信托法的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十分孱弱。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以立法为依托的系统的、细致的、有深度的信托法解释论,借以为信托法理论搭建实践运用、理论探讨、探索和发展的平台。不少信托法的著作虽然带来了发达国家的*进理论,但是,缺乏和我国的信托法制有机的结合,缺乏生命力,不能提出真正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稿以我国的信托法的框架为框架,力图用*新*全面的信托法理论对现行法律制度作出全面和系统的解释,为信托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个初步的基础。本书结构基本和信托法的结构一致。按信托法的结构顺序考虑章节设置。共分为八章,**章信托法总则和概述;第二章信托的设立;第三章信托财产;第四章信托当事人之一——委托人;第五章信托当事人之二——受托人;第六章信托当事人之三——受益人;第七章信托的变更和终止;第八章公益信托。
第一章信托法概述
第一节信托法的功能
第二节作为财产管理制度的信托制度
第三节信托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第四节信托和相关制度比较
第五节我国信托制度的引入和法制现状
第六节信托法的演进和我国信托法的前瞻
第二章信托的设立
第一节信托的基本要素和“三个确定性”原则
第二节合同信托
第三节遗嘱信托
第四节宣言信托
第五节信托的目的和有效性——设立信托的限制
第六节非意定信托和信托无效的后果
第七节信托的存续期限——英美信托法上信托无效的特别情形
第三章信托财产
第一节信托财产概述
第二节信托财产的范围问题
第三节信托财产的性质
第四节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第五节信托(财产)的公示
第四章委托人
第一节概述——委托人的多重面孔
第二节委托人的资格
第三节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四节委托人的权利
第五节委托人地位的承继
第五章受托人
第一节受托人资格
第二节受托人义务的一般理论
第三节忠实义务(Duty of loyalty)
第四节谨慎(善管注意)义务
第五节受托人的其他义务
第六节受托人的权利和其他问题
第七节受托人对第三人的责任——外部关系
第八节受托人职责的终止和选任
第六章受益人
第一节受益人的法律地位概述
第二节受益人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节受益权
第四节受益权的性质
第五节受益权的放弃
第六节受益权的转让及其限制
第七节受益人的其他权利
第八节受益人的撤销权
第九节受益人的义务
第十节受益人和信托的监督机关
第十一节受益人终止信托的权利
第十二节受益人大会
第七章信托的变更和终止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信托的变更
第三节信托的终止
第四节信托终止的法律后果
第八章公益信托
第一节公益信托的体系定位
第二节公益信托的公益目的
第三节公益信托设立和公益事业管理机构
第四节公益信托受托人
第五节公益信托财产的属性
第六节公益信托财产的运用
第七节信托监察人
第八节公益信托的变更、终止和“近似原则”
第九节公益信托的税收问题
第十节目的信托(purpose trust)——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的中间形态
参考文献
案例索引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