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洞见: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79106
  • 作      者:
    凤凰网文化频道编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凤凰网文化频道主编 阵容强大的文化大v的文艺评论集
展开
内容介绍
  “洞见”是凤凰网文化频道下属一个栏目,主推文化评论和访谈,《洞见: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正是该栏目的精彩文化评论访谈合集。所选文章多观点独特,文风犀利又兼具情怀,有不错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重估海子:
  天才的“未完成式”与后来者的退却
  导语:海子已经死了二十五年,从那一天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在纪念,如何看待海子似乎成了一个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对于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
  作为一个曾经热爱过海子,热爱过海子写下的麦子、土地、风的“80后”诗人张杭表示:某种程度上,海子是单一的天才,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音乐世界。而如何超越海子,这件事还没有完成。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海子的意味是不同的。不仅公众,就是在文化界、文学界,有很多人对于当代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当代最好的诗人是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
  对于上世纪80、90年代,那个还提供诗人出道机会的时代,出道的诗人,无论学院派还是其他,在他们的演讲中,还带着对海子博物馆似的敬意。而对于“80后”“90后”写诗者,海子不再被提起,被回避或是被忽略。海子是最早的习作期记忆,海子是一个缺乏现时代复杂性的诗人,海子是谁?“我其实并没有读过海子。”海子已经死了二十五年。从他死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这一天,在豆瓣、微博上涌现而无从细读无从分辨的“90后”诗人,他们都是在海子死后才出生的。必须看到诗的世界早就变了。对于每个人,如何看待海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
  俗气的不能再俗气的论调是诗歌已死,无知的不能再无知的看法是现代汉语诗不行。实际上,每个时代的诗人都在对现代汉语诗的累积、成长、建构做着贡献。
  七月派带来不纯的世界和纯诗的人格,九叶派带来分析时代和社会的方法,朦胧诗于中国正如象征主义和阿克梅派于俄罗斯。海子的贡献是什么?于今日他的价值何在?从诗歌本体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海子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到了海子,现代汉语诗才在音乐性这个面向达到了较高的“完成度”。同时作为一种启迪和标准,这种自觉对于后来的、我们这一代诗人成为必要,并因此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声音的世界。这是前所未有的。
  就诗歌本体的外围来看,一个最浅层的现象是,大学生诗歌写作。海子的成功维持了一种校园对于诗歌的热情,其人其事其诗激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写诗冲动,让校园成为最初保证诗歌不死的堡垒,成为年轻诗人的必经之地。由此形成了北大和上海诸高校这两个被自身运作所强化的营地。细想其实这跟海子也没什么关系。教育普及,大学普及,你们这些诗人中的多数不从大学里来,还能从哪里来?仔细往内里观察,却看到了一条由海子、骆一禾、戈麦这些诗人之死所界定出的绕道之路。
  新世纪初年,大学BBS兴起,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场所,为大学诗歌带来了新一轮繁荣的开始。那段时期,曾流行过“海子体”,满眼麦子、土地、风。空洞的意象。写诗变得容易,也成为一种投机。任何天才的才华只属于天才。不久,海子的史诗理想与抒情短诗的范式,造就了某种新的神话写作,大鹏及各种自编神兽,古今之穿越,代之以海子“全无全有”的极端意志,是精巧和游戏感。混杂其间,有个性的诗人继承了前述音乐性的自觉,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变异,而真正的当代性在于他们的虚无感。
  海子风刮过,“像海子”又成为要求更高的写诗者们所鄙夷,所摆脱的。海子也连同被抛弃,唯一留下来的是语言的标杆。在翻译诗的大量阅读和外语能力提高之下,视野扩展了,更晚的写作者们有了新的榜样,那些“学成者”将之推广,他们(这些榜样)便是布罗茨基、米沃什之类西方当代大师。他们是新批评之后综合而熟巧的一代诗人,他们的优异之处在于综合。之所以转而学之,意味着汉语的新一代严肃、自觉的诗歌写作者,为超越海子所走出的道路渐趋清晰,即:无限个人化具象化的形象、细微的感官反应、社会生活的日常场景、新批评思辨似的夹叙夹议、克制于言说的抒情、书面的整饬的语言、有规律的音乐性。所有这些体现为一种客观的、反思性的、对局限报以认同的、学术式精耕细作的样貌。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突破之路?我曾谈过一种分类:有两种天才,单一的天才和较全面的天才。安德烈耶夫、特拉克尔、洛尔迦、策兰是前者,沃伦、布罗茨基、沃尔科特、托尔斯泰是后者。等等。
  海子是单一的天才,他在他的内向和精神的面向,在自身语言即兴和音乐性的面向做到了极致。然而,他既没有完成现代汉语诞生伟大诗人这一历代愿景,也没有发展出有效的诗歌的方法表达更大范围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我们当下的种种处境。因而在海子极致的面向,后来的诗人退却、绕开了,退却自有别的社会原因,但诗人们确是在他的空缺之地寻求。
  一种综合而整饬的风格,同样造就了大量缺乏足够区分度的诗和写诗者。我看诗,时常期待一些突然的东西,认为亟须新颖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个性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有必要重看海子,重新发现从他那儿丢失了什么。
  综合的尝试、表达复杂问题的方法,在“80后”“90后”诗人那里还没看到太多有效的实践。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海子?我说,当下的写诗早已不是海子可以代表和概括的,任何人不能仅仅知道海子,而我们应该超越海子,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成。
  再见窦唯,我们都活着转了世
  导语:一张昔日著名摇滚歌手窦唯的地铁中年照引发了一场网络热潮,更将各路文艺中青年轰炸出地表。有人感叹时光残忍、浪子老去、满满的都是回忆;有人心生怜悯、哀叹落魄、惋惜中带着嫌弃。当然各条新闻标题还不忘在窦唯的名字前加上“王菲前前夫”这样的定语。评论人胡涛认为,无论怜悯还是幸灾乐祸的人,都同时一起被时间改变着。在这个资本收买一切的环境里,老炮们几乎无一不在大众文化的浪潮中参与着演出,他们都伪装起愤怒,与时代共谋,因为真正愤怒者是不上台面的。而窦唯是选择不动心的精神生活服膺者,他当然不符合大众娱乐化、快乐化、可量化的标准,大众是害怕做成功学意义上的失败者的。也许在对窦唯的长吁短叹中,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
  ……
展开
目录
文学常道
2/张 杭  重估海子:天才的“未完成式”与后来者的退却
6/胡赳赳    《 天南 》停刊:不必哀叹文学衰落
10/杨 波  再评王朔:把愤世嫉俗流于世俗
14/周 弦  从安妮宝贝到庆山:美丽童话还是残酷现实
19/柳鸣九  莫迪亚诺的文学密码:现代人自我泯灭的悲情寓言
30/董 晓  重读《 静静的顿河 》:身份复杂的“红色经典”
34/杨 黎  再读《 金瓶梅 》:节欲“外衣”下的尴尬之书
39/马未都  老规矩
42/叶 开  多米诺唐朝
47/马小盐  用进步鸡汤拯救母语
51/马小盐  “欧芹”昆德拉:被误解的反极权作家
56/徐鹏远  民国真是文青的黄金时代吗?
62/曹 寇  中国“鬼故事”:在镜中照见自己的荒诞
65/石一枫  马尔克斯:终其一生为被压迫的人写作
69/张 杭  贝克特去世二十五周年:谁成了等待戈多的一代人?
73/路 见  《 五十度灰 》撬起世界荷尔蒙的版图
77/西川等  喧哗与骚动:中国众诗人如何评价余秀华?
86/张光昕  诗人张枣逝世五周年祭:这必死的“测量员”
社会镜鉴
94/廖 廖  中国式“寻根”为何失败?
99/昆 鸟  广场的沦陷与大妈的崛起
101/王晓渔  于丹式“心灵鸡汤”考:中国特色普世价值
105/越 众  当下语文是“无情感教学”培养出自私麻木的一代
110/余世存  “示众”文化:强权游戏催生冷血看客
115/王学泰  探究“水浒式暴力”:游民造反只因没有出路
120/叶 开  文化强国梦和21世纪“臭老九”
125/马小盐  韩寒与郭敬明:时代宠儿的两张脸
131/朱大可  当代中国离文化繁荣有多远?
135/易小荷  足球解说员:讲故事、赞美诗与丧家狗
139/许子东  “童子尿”背后是两地群体的精神宣泄
145/徐鹏远  《 蜗牛 》进小学教材:被励志掩盖的童趣
149/黎宛冰  中国两性浮世绘:女敬钱,男敬色?
155/马小盐  批评柴静的尺度:中国特色的道德指控何时休?
思想焰火
162/朱 白  加缪:他所洞察的“荒谬”恰似我们的当下
165/解玺璋  广场舞与公民文化:“公民自治”是个好东西
168/朱大可  银针与手术刀的缺失:中国文化批评的反常暮色
173/许子东  评习近平“剜烂苹果”论:复兴文艺先要敢于批评
185/朱 白  从习近平喜读托尔斯泰看精神和道德在中国的地位
189/许子东  索契开幕式的政治学:从苏联红到现代色
194/石一枫  为什么我们总在遗忘“他人的痛苦”?
文艺症候
198/汪海林  演员直接为角色改台词属于“跳大神”
202/兰 波  中国电影:庄稼不敌毒品
207/孙孟晋  Lou  Reed:在道德边缘挖掘主流世界拒绝的内容
212/皮 三  喜羊羊的“粗俗暴力”不是道德问题是分级问题
218/时间之葬 字幕高墙:中国影迷的尴尬与恐惧
225/吕彦妮  中国戏剧:东风不敌西风
229/许子东  “士人”高仓健唤起中国人的道德旧梦
236/徐鹏远  “郭·吉诃德”:存活在假想敌中的郭德纲
242/徐鹏远  艺谋归来,焉识丢了
249/徐鹏远  《 爸爸去哪儿 》:一场与宝贝无关的成人麻醉游戏
252/黎宛冰  我们都和周星驰不熟?
257/曹 寇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从饥饿史到讴歌牙神
260/关中阿福 黑猫警长三十岁:国产老动画之殇
267/张慧瑜  “任性”姜文:红色老男孩的戏仿革命之路
275/侯 磊  袁阔成谢幕 评书尚待下回
283/葛 璐  羊年春晚变形记:反腐错位 三俗不休
290/胡 涛  再见窦唯,我们都活着转了世
297/徐鹏远  香港人徐克不懂共产党员杨子荣的心
302/徐鹏远  文青的李健,还是大众的李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