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之战: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5569
  • 作      者:
    吴晓波频道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目前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冲击均面临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一些企业甚至对互联网无感、浑浑噩噩;更有一些企业感觉如临大敌。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向前走。企业家们可以选择让互联网站在背后,自己主宰企业的沉浮;也可以选择让自己拥抱互联网,并用互联网思维转型。
  互联网逻辑会告诉你,它是如何用高效率的模式消除物理和时间的距离,消除信息不对称,正如吴晓波老师所说:“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是获得新生的重大机会,它很可能成为“中国制造”的第二次大爆发的起点。”

展开
作者简介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现有订阅用户已超过90万,内容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
展开
内容介绍
  互联网时代大潮席卷而来,互联网究竟是“魔法手杖”,还是“效率金箍棒”?传统企业如何正确借助和利用互联网思维帮助自身转变思维、完成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之战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分两篇,上篇为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极具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案例,下篇精选吴晓波转型大课的独家内容,梳理了吴晓波、刘伟、刘润、金霞、刘博、赵峰、张蕴蓝、张荣耀、李嘉聪、曾玉波等各行业10位导师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精华理念和观点,其中囊括各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成功的经验之谈,清晰地说明商业新时代的游戏规则和全新玩法,帮助传统企业化解恐慌、因势而动,搭上互联网时代的顺风车。
展开
精彩书评
  ★“蓝狮子”出版人:所谓的“互联网+”,一定不是开一个网店而已,而是首先对内部的组织进行柔性化改造,再接着用大数据的方式跟上技术进步的迭代。
  ——吴晓波丨著名财经作家

  ★前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互联网一切的优势,最后都是效率的优势。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问题,最终都是组织的问题。
  ——刘润丨润米咨询董事长

  ★互联网公司的本质是流量的交易。把这些流量生成不同的服务种类和类型,从而产生商业模式变现。
  ——刘博丨淘宝网营销中心总经理
展开
精彩书摘
  2015年产业巨变,转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讲者介绍: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作者,长年从事企业研究,自媒体试验的亲身实践者。
  实录内容
  谈到“转型”,其实我们都在经历一场重要的“战争”,可能也会决定我们未来三到五年的命运,它叫“转型之战”。1995年我进入到财经领域,开始接触到一系列的企业,现在每周写两篇专栏,大部分的专栏是跟企业、跟经济有关的。所以我熟悉中国的很多,特别是老一辈的企业家。应该是从2013年开始,我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是,他们会跟你说,好像这个世界变化非常快,他们原来熟知的盈利模式现在变得非常陌生,原来很成功的一种方式,现在好像也不太适应了,甚至他们原来非常熟悉的消费者和市场,也变得陌生了。于是,这两年大家开始谈转型。
  第一次产业大转型(1978—1997):
  从重工型计划经济向产业轻型化转型,引发三轮创业浪潮
  从企业史的角度来讲,企业界第一次听到“转型升级”这个词非常早,是在
  1997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的文件里就出现了“转型升级”这个词,那时发生了东亚金融危机,民营企业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倒闭的危机。后来通过外延、量能放大的方式化解了危机。所以政府说转型升级,企业界都很漠然,疑惑什么是转型,我是做牛仔裤的,你现在让我去做抗癌药吗?我原来在中国市场,难道让我去攻美国市场吗?但在今天,“转型升级”变成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命题,中国的企业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元素的冲击,所以今天才出现了“转型之战”的说法。
  “转型之战”要从这几个角度来讨论。第一,把“转型之战”放在中国经济
  改革的大历程中。36年来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波动是波浪式的,每隔四五年必然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享受不同的福利,它是一个波浪式的过程。能不能在波浪到来的时候抓住机遇,其实是中国企业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第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有哪些值得尝试的做法。
  中国的产业波动周期性非常长,基本上在10年到20年之间会有大波段的产业周期,第一个周期发生在1978年到1997年,这是第一个波段。1978年以前,中国是计划经济,到1976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只是日本的1/3了,经济全面萎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改革开放,进行了重大的经济转型,我们开始向民生转型,吃穿用成为国家主要的经济,重工型计划经济向产业轻型化转型。
  由此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浪潮。第一次创业浪潮发生于1978年,当时所有创业的人,基本分两类,第一类是农民,第二类是城市里的失业者。第一类的代表人物是年广久,他是个文盲,这是1978年之后第一批,他做的是一把瓜子,这个是营企业的第一笔钱,食品饮料第一批崛起;第二类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典型人物,一个是鲁冠球,是第一个上商业周刊的企业家,早期是做爆米花的,之后做拖拉机的配件,后来做汽车的底盘万向节,即现在的万向集团,这是当年中国排在前五位的民营企业。另一位是吴仁宝,已经去世,他是苏南模式的典型,是华西村村委会主任,同时是华西集团的董事长,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基层政府政商合一的模型。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创业浪潮汹涌而至。
  这里介绍两个人,海尔的张瑞敏,他砸劣质冰箱,这个动作意味着中国企业界第一次出现了“质量意识”。之后才开始有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消费者是上帝。传统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意识是在1984年开始建立的。
  第二位是柳传志,他曾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30多年前在中科院的一个门卫室开始创业,在这里创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
  1990—1992年,我国内需全面萎缩,整个经济遭遇瓶颈。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步子大一点,错了没有关系,重头再来过。中国的创业浪潮重新高涨,那时候出现了一大批人下海经商。1992年的第三次创业浪潮第一次有精英分子参与。
  1992年之后,中国的产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之前,中国是短缺经济,但进入1993年,中国取消了粮票制度,粮票制度的取消意味着整个票据经济模式开始退出中国的经济舞台。1993年之后,有人开始在报纸、电视上打广告,企业开始设置VI(视觉识别系统),开始设计LOGO(徽标),开始做营销,开始有厂长跑到柜台门口卖彩电。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从短缺经济进入到了过剩经济。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倒闭,这是中国自1978年之后出现的第一次银根紧缩,消费市场非常低迷。所有进行大规模扩张的企业,出现了银根的短缺,出现市场的崩溃和内部决策的紊乱,这是第一次民营企业倒闭的浪潮,从此之后大家非常警惕失败。
  ……
展开
目录
序言:转型之战,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
上篇>>>>>
转型+:跟着他们学转型
第一章 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机会
红领:一家从服装厂转型而来的大数据工厂
361°:一款鞋背后的电影和每年超过20万的失散儿童
芬尼克兹:一家空气能热水器公司的社群化组合拳
德意:打造传统家电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
第二章 服务业的探索与反思
e袋洗:一家洗衣店的互联网革命
亚朵:一家酒店的社群化之路
第三章 消费品行业的互联网突围之路
合生元:一家母婴用品企业的互联网三重奏
汤臣倍健:一家保健品企业的互联网野心
第四章 金融业的转型与成长
招商银行:打造一体两翼“轻型银行”
泰康人寿:保险行业巨头的移动互联网玩法
第五章 大企业的互联网新生
海尔:转型不仅是停留在组织再造阶段
万达集团:房地产企业转型的互联网加减法
苏宁“再造”:一家连锁零售巨头如何转型为互联网企业
下篇>>>>>
转型大课:跟着他们学理念
第一章 趋势之变
2015年产业巨变,转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大搜索与企业转型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加减法”
世界500强企业的互联网营销
蜕变与抉择,传统企业转型电商之路
第二章 形态之变
传承与变革之互联网时代传统服饰鞋业的转型探索
服装业的互联网试验
洗衣业的互联网实验之O2O重新定义服务业
家居业的互联网试验之制造业的互联网时代:C2B+O2O
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