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719657
  • 作      者:
    高毅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博士文库》对于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与人均GDP的协整性和稳定趋势进行验证,探索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为构建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比例关系和提出相关政策启示搭建了理论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
  由上面的检验可知,截距和时间趋势项都显著,因此认为该结构突变模型成立。同时,需要检验退化趋势后的数据et是否为单位根过程,检验结果显示通过单位根零假设。无论是趋势稳定还是结构突变的趋势稳定,都可以通过退化趋势而达到稳定,因而与差分稳定过程通过差分而获得稳定相区别。因此,可以认为1989年为结构突变点的假设成立。从检验结果来看,结构突变点截距和趋势项虚拟变量的系数皆为正,且1%显著,说明小城镇建设的城市化政策对就业的产业结构造成了长期的正面冲击。
  考虑到我国就业结构数据生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因此进一步设定2002年也为一个结构突变点,对于突变点2002年进行退化趋势处理后,结果如下(括号内为t统计量):
  SDt =0.693—0.202t+0.368D2—0.023D2t+et 式(3—6)
  (78.714)(—25.329)(5.220)(—5.406)
  R2=0.954,F=18.371,DW=0.912
  退化趋势后的数据et的ADF检验结果显示,第二个结构变化出现在2002年。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年,在产业政策上做了许多重大的调整,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结构突变点截距虚拟变量的系数皆为正且显著,但是结构突变点趋势项虚拟变量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说明尽管冲击对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有一个短暂的负面效应,导致结构偏离度在2002年出现了小幅增加,随后就业的产业结构的长期优化路径得到了改善,就业的总结构偏离度在第二个结构突变点之后的稳定状态增长率分别达到了8.51%和7.29%,比两个结构突变点之间的增长率分别高出了22.62%(22.62%=(8.51%—6.94%)/6.94%)和53.80%(53.80%=(7.29%—4.74%)/4.74%)。按照退势法,从各个退化结构突变的趋势方程也可看出,结构突变点通过了统计检验,是显著的,说明变量确实存在结构突变。
  三、协突变模型实证研究
  经济过程之间的协突变是指经济过程之间存在相同的突变关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就业的产业结构
二、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收敛性
四、机理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三、基本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基本分析工具
一、相对劳动生产率
二、结构偏离度
三、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
四、就业弹性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就业的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形成
二、近现代西方就业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差异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国内就业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差异问题的研究成果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历程与变动趋势
第一节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
一、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演进的阶段
二、就业的产业结构演进进程的特征
三、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
四、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三次产业就业量生成过程中的结构突变
一、结构突变及变结构协整
二、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数据生成过程与结构突变检验
三、协突变模型实证研究
第三节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波动趋势
一、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呈现的特点
二、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一节  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测度
一、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静态性和动态性
二、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测度指标
第二节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比较
一、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区域差异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区域比较
三、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区域比较
四、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区域比较
五、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系数比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收敛性检验
第一节  分析方法与数据资料
一、收敛性检验的基本方法
二、数据资料与分析指标选取
第二节  泰尔指数检验
一泰尔指数及其分解
二、三次产业就业的区域差异分析
三、三次产业就业差异的分解
第三节  仃收敛性检验
一、收敛指标的确定
二、检验结果分析
第四节  β收敛性检验
一、模型的构建
二、检验结果分析
第五节  区域差异分析和收敛性检验的结论与启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
第一节  中国各地区就业的产业结构差异性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社会制度因素
第二节  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区域差异性形成的效应分析
一、产业结构拉动效应
二、地域空间拓展效应
三、劳动力供求平衡效应
四、人力资本提升效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合理性判断和调整政策建议
第一节  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差异性的合理性判断
一、判断思路和原则
二、评价的指标
三、合理化程度的测度方法
第二节  促进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宏观政策框架
二、中观调整机制
三、劳动和就业政策
四、投资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对中国三次产业就业量生成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的研究
二、对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三、对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收敛性的研究
四、对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合理性判断及政策建议的研究
第二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问题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迁相关数据
附录B  中国分地区就业的产业结构相关数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