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9247
  • 作      者:
    章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覃立,1972年4月出生,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医学硕士、制药学学士。现任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东南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长期从事风险投资和科研管理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十余项,以di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项目的筛选与评价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有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展开
内容介绍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管理》主要以商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等投资者为风险管理主体,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参照经典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立足解决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以及风险投资中决策风险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

展开
精彩书摘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管理》:
  3.4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3.4.1融资难的企业层面原因分析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使得其在融资中处于不利地位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推广于一体,集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于一身。与一般企业比较,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从事技术创新。因为创新是一项无前人经验可循的探索性的活动,所以创新的过程是充满风险的过程。研究与开发能否成功,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市场的容量能否足以弥补前期投入并能否盈利等问题都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目前,我国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品种单一,一旦市场环境或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很容易受到影响而一蹶不振,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风险。技术创新的力度越大,投入资金也就越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一般在销售收入的5%以上,远高于其他企业的水平。
  从银行融资来看,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性质和信贷资金运动的规律,决定了银行经营必须以稳健为首要原则,在风险和收益的衡量上更注重风险的大小,而处于起步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在市场上还是技术上都远未成熟,亦无足够的信誉和担保物作抵押,因而即便是资金回报率高的项目也往往因风险过高而得不到银行贷款。
  再从股市融资来看,由于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初、中期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而且尚无盈利记录,很难达到在主板市场进行上市融资的标准,这也决定了其通过股市融资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高风险、高投入,必然伴随着高效益。新技术的投入,造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技术上的优势,形成在一定时期的市场垄断。这种优势或垄断的经济实现,表现为垄断高额利润。正是这种垄断利润的存在驱使众多企业不惜以高投入从事创新活动,取得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
1.2.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现状
1.2.2 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的不足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结构
1.3.1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2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征
2.1.1 中小企业的理论内涵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在特征
2.1.4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经济促进作用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特征及成因
2.2.1 风险的理论内涵
2.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特征
2.2.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成因
2.2.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其他分类
2.3 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2.3.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2.3.2 风险管理的内容流程
2.3.3 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分析
3.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
3.1.2 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3.1.3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特征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3.3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3.3.1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3.3.2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现状调查
3.4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3.4.1 融资难的企业层面原因分析
3.4.2 投融资层面的原因分析
3.4.3 政府层面的原因分析
3.5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因素及成因
3.5.1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因素
3.5.2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3.6 有效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3.6.1 建立和完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3.6.2 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6.3 发展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体系
3.7 本章小结

4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研究
4.1 信用及信用评估的界定
4.1.1 信用的定义
4.1.2 信用评估
4.1.3 信用评估理论
4.2 企业信用评级的理论方法
4.2.1 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概述
4.2.2 支持向量机理论
4.2.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4.3 企业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的择取
4.3.1 信用评估的观点理念
4.3.2 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原则
4.3.3 指标体系的确定及其阐释
4.4 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评价指标及其评判准则
4.4.1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界定
4.4.2 定量因素指标与度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4.3 定性因素指标与度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4.4 生命周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影响
4.5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流程及应用
4.5.1 判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4.5.2 分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4.5.3 案例分析
4.6 马尔可夫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4.6.1 马尔可夫链简介
4.6.2 马尔可夫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4.6.3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4.7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风险评估及其应用
4.7.1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的识别
4.7.2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的评估
4.7.3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分析
4.7.4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的控制
4.7.5 实证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研究
5.1 信用担保的概念与作用
5.2 信用担保机构的工作流程
5.2.1 信用担保机构的宗旨与功能
5.2.2 信用担保机构的组建模式
5.2.3 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机制
5.2.4 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流程
5.3 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5.3.1 信用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
5.3.2 信用担保风险的外部控制
5.4 授信数量的测算方法
5.4.1 资金需求增量分析
5.4.2 资金来源分析
5.4.3 授信控制量分析
5.5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规范及应用
5.5.1 服务对象坚持公平化
5.5.2 资金筹集突出多元化
5.5.3 业务操作体现规范化
5.5.4 风险防范注重稳健化
5.5.5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实物期权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6.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评价理论
6.2 风险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特性
6.2.1 风险投资决策实物期权的提出
6.2.2 风险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特性分析
6.3 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风险投资模型构建
6.3.1 模糊集预备知识
6.3.2 模糊数的概率均值和方差
6.3.3 模型构建及其算例
6.4 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新药投资应用
6.4.1 新药投资的期权特性
6.4.2 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新药投资最优选择
6.5 本章小结

7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投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 人园企业的筛选及其评价
7.1.1 生物医药园区入园企业的产业特性分析
7.1.2 生物医药园区人园企业的目标和要求
7.1.3 生物医药园区入园企业的筛选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7.1.4 筛选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7.1.5 入园企业筛选评估的实施机制
7.2 构建企业成长阶段投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7.3 影响生物医药企业成长性的因素分析
7.3.1 技术创新水平和知识管理水平
7.3.2 企业财务状况
7.3.3 企业文化
7.3.4 管理者素质及决策水平
7.4 评价指标的选取
7.4.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7.4.2 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7.4.3 企业成长潜力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7.5 指标综合权数的设计原则、方法及其分配
7.5.1 指标综合权数的设计原则
7.5.2 指数综合权数的设计方法
7.6 指标评分标准的设计
7.6.1 设计思路
7.6.2 计算方法
7.6.3 评价标准
7.7 企业成长阶段投融资风险评价系统评价结果的应用
7.7.1 单个企业的常规评价
7.7.2 单个企业成长评价的纵向比较
7.7.3 企业间的横向比较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书结论与主要创新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