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转变,在中国实现了。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这一过程也是通过行政干预来实现的,从而造成了人口结构的高速老龄化,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第六次人15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VI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15普查数据相比,2010年11月1日零时,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1个百分点。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30015元,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未富先老的阶段,而且这样的人口状态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状况的持续,会使老龄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最终变为一个影响巨大的群体,其收入与消费对社会总体消费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也会使我们的社会消费变得“老龄化”。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人的收入与消费进行研究。
我国对于城市老年人经济收入的研究,是按照社会科学的传统分类方式进行的:一是传统的理论制度研究,二是数据分析流派的研究。传统理论制度层面的研究以田雪原为代表,主要探讨了快速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冲击、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有哪些、当代社会政策如何应对快速老龄化的冲击及其消费特征等等。这些研究的结论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在制度政策层面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应该“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实证数据分析研究则是以杜鹏为代表,主要是通过对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指出了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影响因素,以及老年人跨度20年时长的生活来源的主要变化情况及其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指出随着养老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经济越来越独立,如在城市,有60.4%的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来源为离退休金。
李强也曾用“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算中国的收入结构,指出“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构成丁字型结构一横的,是巨大的农村社会阶层”,“在城市居民的分布里,中间阶层还是占有相当比例的……总体来看,还是有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社会分层角度,将经济收人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对城市老年人的分化现象给予一定的解释,指出在经济收入上的显著性差异主要是受退休前的职业、身份所左右。
对老龄人口的消费研究,虽然在国际上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但是在我国国内刚刚起步,也远谈不上专业化,这种情况造成了当前我国老龄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消费供应和消费研究的矛盾。国内的老年人消费研究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大多数研究者以人口整体为研究对象,以西方成熟研究为参考,进行逻辑论证。如关于老年消费者感知年龄的研究,解释了感知年龄对消费的影响,从感觉、视觉、兴趣和行为等4个侧面,对中国老年人的感知年龄维度属性进行本土化研究;关于中国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预测了老年消费市场的乐观前景;关于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研究,归纳了老年人的消费特征,即更倾向于医疗和保健消费,消费观念也较为成熟合理性,而且是有着一个复杂和多样特点的纯消费阶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