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型工程综合审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47852
  • 作      者:
    程书萍,童纪新,刘小峰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文库:大型工程综合审计研究》从系统论的方法出发,对大型工程的管理行为进行梳理,指出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前期决策、设计、施工建设、环境保护、运营定价和风险控制是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管理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决策审计、设计审计、施工审计、环境审计、运营定价审计,以及风险审计等研究框架。
展开
精彩书摘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文库:大型工程综合审计研究》:
  (6)审计作用不同
  传统审计主要通过竣工结算审计挤干造价水分,从而合理控制造价。而跟踪审计除降低造价的作用外,还能堵住事后审计中看不到的漏洞,有效规范工程管理,防止舞弊行为,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7)审计风险不同
  跟踪审计在审计范围上远远大于传统审计,且参审人员多、审计周期长,所以在审计风险方面远远比传统审计要大得多。
  6.跟踪审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有很多先进之处,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审计角色定位不清
  跟踪审计模式下,工程建设从决策到竣工的全过程,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主体是实施者和管理者,拥有工程建设的决定权,审计机构是前者工作的监督者和建议者,拥有评价权和建议权。但是由于审计人员频繁介入施工现场审计,导致审计机构与被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审计意见容易直接影响施工、监理等方的行为,监督者变成了决策者,意味着审计角色侵入项目管理的职责范围,会产生利益冲突,引发腐败行为,加大审计风险,从而破坏原有的权力制衡机制。
  (2)审计依据不足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与之配套的法律及规章制度相对滞后,缺少统一的标准.审计人员难以对工程作出具有共性的判断和评价。
  (3)审计成本增加
  跟踪审计模式下,其广泛性、过程性决定了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大量增加,审计成本也随之大幅增加。但是审计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是需要考虑其经济性的,即需要找到高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益的平衡点,这是制约跟踪审计模式能否广泛开展的最大因素。
  (4)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经历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多个阶段,跟踪审计可选的介入时间点很多,而且从不同阶段介入,审计的目标、内容和对象都不同,得到的审计效果也不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跟踪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规定,审计实践者和学者一般将跟踪审计介入的不同时点分为全过程介入和阶段性介入。
  全过程介入是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审计。阶段性介入是根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从某个阶段或者某阶段的某个环节介入,例如,立项、合同签订、开工等都可以作为介入点。前者属于连续的审计模式,从投资立项开始介入,后者则是离散的审计模式,需要事先充分了解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工程的规模周期、工程目标、审计资源等因素,把对工程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的环节,尤其是工程变更和隐蔽工程作为审计介入点。
  理论上,审计机构越早介入越好,选择全过程介入可以保证获取的信息的真实性,充分发挥审计作用,但它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要求高、工作量大,在现有审计环境下很难实施;相比之下,阶段性介入若选对审计时间点,就能抓住审计重点,可以有效提高审计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而阶段性介入审计的效率取决于审计介入时间点的选择,本文以施工阶段审计为切入点,研究施工跟踪审计时间节点。
  (5)审计资源有限(供需不平衡)
  审计资源需求激增。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在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导向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剧扩大,由此产生的审计任务迅速膨胀,审计资源需求出现爆炸式增长。同时,随着工程审计模式的变革,跟踪审计的广泛性和过程性再次增加了审计资源需求。
  审计资源供给有限。首先是人员数量方面。据调查,全国从事工程审计的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仅有7000人,其中包括审计师、会计师和工程师等各专业人员。同时,为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属于公务员编制,受编制约束,审计人员数量得不到充分补充。其次是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审计人员主要由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的财务和会计专业人员构成,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工程师只占io%左右,而实施跟踪审计则涉及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财务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结构与之不匹配,素质和知识结构亟待加强。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
1.3 文献综述
1.4 工程审计的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大型工程前期决策审计的研究
2.1 前言
2.2 文献综述
2.3 大型工程前期决策审计的理论
2.4 基于证据推理的混合多属性审计方法
2.5 基于证据推理的动态多属性审计方法
2.6 基于证据推理的多属性群体审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大型工程设计审计的研究
3.1 研究的背景
3.2 文献综述
3.3 设计审计的系统分析
3.4 现有工程设计审计委托代理博弈模型
3.5 “两院制”工程设计审计委托代理博弈模型
3.6 “两院制”工程设计审计模式下的合谋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型工程施工审计的研究
4.1 研究的背景
4.2 工程合谋的研究
4.3 基本理论
4.4 跟踪审计模式下的大型工程合谋博弈分析
4.5 大型工程跟踪审计的时间节点研究
4.6 模拟实验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型工程环境审计的研究
5.1 前言
5.2 文献综述
5.3 大型工程环境治理中的监管与审计
5.4 大型工程环境监管中的制度与问题
5.5 大型工程环境审计中的制度与问题
5.6 大型工程环境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
5.7 大型工程环境治理中的环评公众参与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型工程运营定价审计的研究
6.1 概述
6.2 文献综述
6.3 公共项目PPP模式定价系统分析
6.4 第三方审计机构定价机制的设计
6.5 第三方审计机构定价机制的计算实验
参考文献

第7章 大型工程风险审计的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述评
7.3 工程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特征
7.4 工程风险管理框架
7.5 风险审计体系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