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8434
  • 作      者:
    刘健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健,1977年出生,湖南益阳人,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证券期货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企改革、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工业经济》、《财经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以熊彼特、钱德勒学说、交易成本理论、模块化组织理论以及Schilling一般性模块化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现状与特征及中国经济运行环境的现实特点为依据,本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形成机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的理论模型,提出并检验了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基本框架,系统设计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发展的“三阶段”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模块化的结构特征
  李春田是国内最早系统性地介绍和推广模块化理论的学者,他将模块化定位于创新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总结和归纳了模块化的六大基本特征(李春田,2008)。
  (1)模块化是处理系统复杂性问题的有效方法,模块化的对象通常是复杂系统,并且该复杂系统的子系统(模块)往往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2)模块本身的复杂性是与信息技术协同演进的,模块化的产生和兴起往往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3)模块化系统由事先的看得见的设计规则所设计和构思,该看得见的设计规则的构思是系统模块化过程的关键和核心,系统内各个独立模块都必须在遵循这一看得见的设计规则的前提下,才能自主地设计、独立地创新,以及“背对背”竞争。看得见的设计规则是确保系统稳定有效地发挥整体功效的基础,也是各个独立模块之间交互性行为的根据。
  (4)模块内部的局部创新和模块系统的整体创新。各个独立模块内部的“隐性设计规则”是非常活跃的,它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做出反应。在“背对背”的竞争过程中,各个独立模块可以自主设计、独立改进,从而形成模块内部的局部创新。与此同时,界定模块化系统的界面和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也会进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模块或将独立改进的各模块再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系统形态,从而达到系统动态优化的目的。由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发生,再加上模块操作符的六种操作模式,便是模块化系统长盛不衰的源泉。
  (5)模块化系统是创造“选择价值”的系统。模块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最主要地体现在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价值,相对于整合型系统的单一产品来说,模块化系统可以形成多样化的产品形态,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增加顾客的选择权价值,这也是应对多样化需求和快速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
  (6)开放式的结构和分散化的决策。模块化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内在特征,这是由其自身的结构设计以及标准化的界面规则决定的。这种开放式的模块化结构,使得原先的纵向一体化企业无须将生产某种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都内部化,它可以成为模块设计商或领导企业,将相关的生产与制造活动外包给模块制造商,从众多的模块制造商中自主地选购模块。而基于模块化专业分工的模块制造商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某一个或某一些模块的生产上,实现了模块生产的规模经济,所生产的模块质量好、成本低、性能佳。
  (四)模块化的主要优势
  西蒙早在1962年就曾指出,在应对环境不确定性时的相对稳定性是可分解系统的最主要优势之一。某单一模块在被更改、替换甚至销毁的情况下,模块化系统仍然可以有效地运转(Simen,1962)。Marshal等(1998)认为模块化是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结构性方法,其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快速并低成本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优化技术升级的路径,并促进新旧技术之间的兼容性;获得制造柔性。鲍德温和克拉克(2006)指出,模块化之后,一个新设计的各组成部分的价值就可以相互分离。各个模块的成功或失败、生存或消亡就全靠它自己了,它的价值不会押在系统的其他模块上。这样每个模块成为整个系统内的一个独立选择单元和潜在的价值创造点。
  总结起来,模块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1)优化系统结构。张治栋和韩康(2006)指出模块化结构是一种开放的网络式结构,模块化结构实现了规模经济、差异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兼容,而模块化结构中的金融选择机制能保证获得“最好”的价值模块和“最快”的创新效率。闫星宇(2006)认为模块化是经济系统在主导资源的推动下演变到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模块化系统由于其对系统集成商和模块商独特的激励机制,以及独特的创新和风险化解机制,使得模块化在信息时代成为产业结构的新型发展模式。(2)实现替代经济。模块化能提高新旧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可以将新模块有效地整合进系统中,从而模块化系统中的技术改进可以通过某些模块的替代、其他模块的保留来实现。模块的可再使用性使得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得以重新利用、重复使用的部件无须开发新的检测程序、与重复使用的部件相关的资本设备与生产流程亦无须更新,而模块的可升级性使得系统的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某些模块的替代、其他模块的保留来实现。如果系统不具备可升级性,则系统功能的改进需要整个系统的全新变革和重新设计,这一过程必然带来现有知识和能力的消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整体分析框架
第三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理论基础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章模块化产业组织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结构
第二节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分类
第三节模块化产业组织的比较
第四节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特征、效应与成本
第四章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的理论思辨
第二节Schilling的一般性模块化系统理论
第三节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第五章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Schilling学说的中国检验
第一节模型、数据与方法
第二节计量结果与假说检验
第三节进一步的讨论与其他发现
第四节经济解释
第六章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中国
假说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形成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初始条件分析
第二节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节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第四节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路径设计
第五节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