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对创意属性的界定
(1)创意的文化属性
文化与创意是两个息息相关的概念,但是文化和创意是否是两个完全相等的概念却值得我们深思。文化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所针对的对象具有十分冥想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学家塞缪尔·享廷顿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拥有的见解”。而创意则主要是通过发挥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种创造一方面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化的丰富的物质世界,并通过社会化的发展将这种物质产品以及服务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事实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创意活动,创意是文化活动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将之称为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的行为主体可以被看成是文化的代言人,通过自身创造性思维以及创作才能的发挥,形成了极具主观特征的创意文化产品,实现了文化与创意的有机融合。由此而言,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不同角度,市场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范畴来考察,创意都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国内学者白庆祥和李宇红(2010)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考察了创意的文化属性,并总结出创意的宏观文化属性包括以文化要素为主的创意的生产过程、条件以及环境,以及将创意转变为物质形态的过程;中观文化属性主要包括文化创意的发展背景、方法、相应的分类等大众文化;微观层面的文化属性则主要以创意作品、创意思维、创意主体等基本要素。
(2)创意的知识属性
对于创意类型的研究,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科技创意通常被称为科技创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从服务经济跨人知识经济阶段,知识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相应的知识创造力也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文化与科技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便成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并被形象地称为经济快速增长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在文化创意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将知识的创新过程与再生产视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创意产品中所包含的知识价值必然通过创意主体的创新性行为才能得以体现。创意产生的过程,实际上是创意行为主体对知识进行不断加工、融合、更新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知识的不断产生,促进了先进知识的不断出现。
2.1.1.4创意研究评价
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意展开了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创意的内涵。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人开展研究创意活动、创意人群、创意产业,以及创意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奠定了基础。尽管国外学者对于创意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仍然存在亟待深入研究的空间,例如创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内涵和特征、创意和创新的区别与联系等。
2.1.2创意经济研究文献述评
2.1.2.1创意经济内涵的界定
学者弗罗里达(F10rida2002)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意经济阶段。并且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经济已经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创意经济的增长速度更快,表现出非凡的发展势头。
创意经济最早是由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1998年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提出的,这份报告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和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在此前后,也曾经有人提出过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的说法,内容产业是指“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金元浦,2003),而文化产业则比较“重视将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改变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分依赖”(范钦臣,2005),有些学者将它们看做是一个概念,实际上这三者虽然外延大致相同,内涵却有所差别。文化产业更强调其中的工业化复制和商业化推广方面,内容产业更强调该类产品及其服务的特殊属性和区别特征,而创意产业则明确地表明这是一个充满刨造性的领域(柳士发,2004)。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