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
Bulow和Klemperer(1994)提出了一个在没有新的基础面信息的情况下,价格顷刻崩溃的模型。潜在的买者总是面临决定最 佳购买时间以获得有利价格的问题。是否购买不仅取决于购买者对资产的保留价值,而且取决于他们对未来市场出清价格的预期。因此可能存在大量具有不同保留价值,但都有同样的购买意愿的交易者。单个投资者通过观察实际的交易结果来了解市场的看法,这使市场参与者对轻微信息都极为敏感,从而导致需求出现“自我创造、自我满足”现象。
Fischer Black(1986)的噪声理论认为,噪声(Noise)是基础价格非理性变动的错误信息。在金融市场噪声理论中,噪声有时被视为价格噪声。价格噪声是指资产价格偏离资产均衡价值的状态。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信息与噪声是很难区别的,如果交易者可以很清楚地辨别哪些是噪声、哪些是信息,那么就不会形成价格中的噪声,也就是说,交易者中总会有一些把噪声视为信息的人。Black将这一行为称作噪声交易,将进行噪声交易的人称为噪声交易者。由于交易者之间始终存在收集信息、信息成本及投资理念的差异,噪声交易者始终作为市场中的一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存在。金融市场噪声理论通过研究噪声交易者和处于相对信息优势的交易者的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论证价格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
在噪声理论中,噪声交易者有不同的行为特征:或者是错误地认为他们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特殊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是虚假信息;或者是对未来价格表现出过分主观的错误看法;或者是依据某种不正确的理念对证券组合进行选择等。尽管噪声交易者的行为表现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对未来价格判断错误,同时,投资者中存在短期交易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