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813172
  • 作      者:
    王俞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2015年3月,“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趋势在即,刻不容缓,在商业环境巨变的今天,很多先行者已经试水“互联网+”。如小米企业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改变,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互联网+》以小米等公司为典型案例,讲述传统企业如何进化,拥抱与进入“互联网+”时代。
展开
作者简介
  王俞,互联网领域资深观察家、战略家和实践者,互联网思维营销培训专家,自媒体营销达人。长期关注互联网趋势与创新思维,曾受聘于多家新创业互联网公司担任企业顾问,对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优化和升级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主持和指导了多家企业转型实战工作。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展开
内容介绍
  “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传统企业应该怎么办,《互联网+》将为你阐述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
  1.1 消失的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行业会消失吗? ——这不可能! 相信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会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对呀,我们正沉浸在互联网创新与变革带来的巨大红利之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互联网业息息相关,如此火爆的互联网业,怎么可能会消失?!很遗憾,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在未来,互联网业真的会“消失”。
  互联网业为什么会消失?如果你让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回答这个问题,他会告诉你——不要说互联网业了,连作为其基础的“互联网”都会消失!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2015年1月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表示,人们当前所知的互联网将会消失,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催生新的行业。
  “我确信,互联网将会消失。未来将有非常多的IP地址及各种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人们感觉不到却能与之互动的东西,无时无刻伴随左右。” 施密特称:“试想,当你走进某个房间,屋内会随之变化,出现你所希望拥有的全部东西,你将与房间里发生的一切进行互动。”施密特指出。农民不再耕作而开始使用拖拉机,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技能和服务,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埃里克·施密特相信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得非常个性化、互动化,也更加有趣。
  科技的迅速发展将会催生新的行业,同时加速互联网的没落。
  埃里克·施密特的假设会不会成真,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依托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互联网行业本身正在不知不觉地远离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解决的是“沟通”的问题,它的价值并不在于本身能创造出多少新产品,而是挖掘已有行业的潜力,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提升传统行业。近年来,互联网加速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被烙上了互联网的烙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若干年后,各行各业都会成为互联网产业,实现产业的互联网化,到那个时候,纯粹意义的互联网产业将会彻底消失。产业的互联网化将会对社会、经济等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新闻出版领域、制造流通领域、通信领域、餐饮酒店领域等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一直以来,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把对方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时至今日。他们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彼此,而是腾讯。几年前,很多人都会为每个月的短信套餐不够用而苦恼,可是现在很多人发现,到每个月月底,短信套餐压根就没有动过!2013年,微信的出现导致中国移动短信使用量首次下滑,其全年短信使用量从7445亿条降低至7341亿条。
  这一年,中国移动曾尝试向微信采取收费策略,由此爆发了“微信收费”事件,并引发业内持续数月的讨论。但最终,“微信收费”不了了之。这一年,中国移动短信收入从442亿减至413亿。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人以往的生活习惯,打破了传统时代的沟通方式,平衡了信息不对称的天秤,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更大程度上颠覆了以往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互联网爆发的汹涌浪潮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整合、创新正在引领行业的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用互联网的思维改造传统行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是刻不容缓。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直到消失,二者的高度融合将使传统行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严格意义上讲,互联网业并未消失,而是以全新的形态呈现在各行各业中。“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起互联网业与传统行业的微妙关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跨界”“融合”等词语。的确,跨界与融合是互联网行业最普遍的商业模式。微信跨界进入通信领域,让三大电信运营商为其头疼不已;支付宝横空出世,打破了银行的霸主地位;滴滴打车的出现改变了旧有的打车方式……在移动互联时代,跨界与融合无处不在,有时候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却关乎着行业的生死存亡。
  你能想到滴滴打车和广播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有!司机们都在聚精会神听滴滴的订单播报,谁还有心情听广播节目?失去了司机这一广大群体,必然会导致电台广播收听率的急剧减少。广播电台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多年,没死在电视手里,没死在新媒体手里,竟然有可能会死在一个小小的打车软件手里! 听起来像个笑话,但足以看出互联网跨界和融合的巨大威力。
  在传统观念里,互联网与金融业泾渭分明,互不干涉,但随着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尤其是余额宝的兴起,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模式大举入侵传统金融市场,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骤然加速。
  余额宝是阿里巴巴推出的在线理财业务,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
  余额宝一经问世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余额宝比银行存款利息更高,转入、转出更方便,而且没有手续费,还可以随时在线购物,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余额宝推出当月,就吸引用户达到250万,6个月后,余额宝用户规模达到4303万,资金规模达到1853亿。至2014年2月初,余额宝用户规模达到6000万。
  在过去,我们可以明确地判断出百度是做搜索的,阿里巴巴是做电子商务的,可是随着他们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的跨界融合,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出他们到底属于哪个行业了。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跨界和融合,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新的商业模式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网络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网”,当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完全处于网络之中时,“互联网业”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我们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并且距这一天到来的时间不会太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互联网思维背后的跨界与融合
1.1 消失的互联网行业
1.2 互联网+:1+1>2
1.3 入口,入口,入口
1.4 巨头们的理想生意
1.5 “互联网+”带来的整合与重塑

第二章 互联网+产业:传统产业的春天
2.1 工业4.0,让生产制造更智能
2.1.1 工业4.0与中国元素的碰撞
2.1.2 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革命
2.1.3 小米&乐视:工业和互联网的联姻
2.1.4 一大波机器人正在逼近
2.2 中国农业的品牌化道路
2.2.1 传统大佬聚首“互联网+农业”
2.2.2 梅子淘源:私人定制,让吃货决定生产什么
2.2.3 链农——解决食材采购痛点
2.2.4 创意农业的未来
2.2.5 农产品是个坑?
2.3 互联网金融,揭幕全民理财时代
2.3.1 全民理财: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与便捷性
2.3.2 大数据:让征信更容易
2.3.3 火热的P2P和小额贷款
2.3.4 众筹:人人参与的力量
2.3.5 第三方支付:新兴的支付手段
2.4 移动电商:传统零售和线上电商的融合
2.4.1 重获新生的实体店
2.4.2 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打通逆向
2.4.3 改变市场规则的移动电商
2.4.4 跨境电商:零售业的新机会

第三章 互联网+生活: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
3.1 未来式家居:家电会说话,家居更聪明
3.1.1 智能化家居:全新的生态系统
3.1.2 智能家居的圈地大战
3.1.3 互联网家电产品的互联互通
3.1.4 智能家居的人口之战
3.2 旅游狂想曲,将一切资源共享起来
3.2.1 信息透明,告别旅游黑中介
3.2.2 自助游:新时代的旅游潮流
3.2.3 随时分享旅途体验
3.2.4 一家旅游企业的互联网垂直试验
3.3 智能交通:城市拥堵的智能解决方案
3.3.1 实时公交应用:减少用户延误和久等
3.3.2 打车软件:出租车行业的大变革
3.3.3 智能租车:随时随地,尽享驾乘乐趣
3.3.4 专车服务:体验非一般的用车体验
3.4 移动医疗垂直化
3.4.1 互联网医疗也有春天
3.4.2 互联网医疗:信息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3.4.3 新医疗社群

第四章 互联网+文化:创意经济的无限可能
4.1 在线教育:切中传统教育的痛点和盲区
4.1.1 传统教育机构的互联网破冰之旅
4.1.2 跨界放“牛”:胡彦斌玩转在线教育
4.1.3 互联网公司试水教育红海
4.1.4 警钟长鸣:在线教育死亡榜
4.2 互联网广告:网络语境+创意+技术+实效的协同
4.2.1 面对互联网,传统广告到底遭遇了什么
4.2.2 创意广告的无限可能
4.2.3 技术公司崛起:互联网广告优化投放
4.3 新媒体,新业态
4.3.1 传统媒体的“历史性拐点”
4.3.2 媒体与手机的联姻
4.3.3 互联网+媒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3.3 自媒体:用人格形成品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