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文库:日本的“万国公法”受容与霸权体系构想》:
第一章 幕末思想家的“外夷”应对策略
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为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为己任,思想家们大都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观察并思索现实社会。其中,吉田松阴试图打破藩国意识,以整体性日本国家意识对抗“西洋各国”的侵略,并在重塑“国体”的论述中,探讨日本应有的外交主体。
与此同时,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 “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探索适合日本的发展之路,是幕末维新期日本思想界的主要课题。幕末思想先驱横井小楠的“开国论”与“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思想中“代表世界发展方向者等于华”与“落伍者等于夷”的逻辑构图,蕴藏着灵活的外交战术,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然而,当“开国”成为“必须”,而“攘夷”逐渐退位之际,日本思想界却出现了“逆转”。“开国”是为日后彻底“攘夷”的思想产生。其表现形态,追随列强并向“法(万国公法)”与“力(武力)”皈依的主张涌现出来。其带来的结果是对东亚其他国家的蔑视,乃至于对东亚邻国的征讨。这一点,由明治初年的征台、征朝活动及论说所暴露。与之相对,胜海舟所主倡的“三国同盟论”,却带有重新整合东亚国际秩序的意义,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一节 横井小楠的“外夷”应对策略
培理来航事件引发了幕末危机并带来了思想界的转换,在以回应“西力东渐”为己任的现实下,“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表现出幕末思想转换的时代特征。在探寻适合日本发展道路的思想历程上,横井小楠的“开国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思想变化代表了时代的趋势,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尊王攘夷”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运动。在江户时代,“尊王”曾有一段时间被限定在“尊将军”等于“尊王”的逻辑之中;“攘夷”之“夷”则被规定为东亚概念范畴外的一切“外部民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