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组织变革和体制治理:企业中的劳动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8548
  • 作      者:
    渠敬东,傅春晖,闻翔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副主编。主要从事社会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组织社会学领域研究,代表作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的人性及教育》等。傅春晖,1983年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城乡社区发展和中国社会思想史。曾在《社会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数篇文章。闻翔,1984年生,安徽巢湖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工社会学、社会理论及社会史。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开放时代》等杂志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组织变革和体制治理 创新工程》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中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变迁过程,从占有、经营和治理三个维度出发,考察了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组织变革和体制治理 创新工程》着重分析了企业的单位制结构及组织内部的师徒制等机制,提出了体制治理与民情治理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也较为详尽地考察了改革以来承包制、市场制和项目制下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劳动关系的演变过程,总结了造成不同时期劳动关系矛盾的诸因素,提出了从结构和机制出发多向调整劳动关系的看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组织变革和体制治理 创新工程》:
  第三,既有研究在讨论单位制下的企业组织的时候,没有重视在企业“代理人”意义上的辩论。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于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一段时间内曾经存在“一长制”和“党委制”的争论。“一长制”来源于苏联的工业管理模式,即“厂长负责制”。毛泽东指出,“例如一长制,中央曾经批转过某些地区的经验,认为可以试行。那个时候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经验,就不能下一个断语,说“一长制”不好。一直到不久以前,我们才断定“一长制”不好,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好,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在该会上重新确立了“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即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党对日常工作的领导是卡里斯马常规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企业“代理人”的争论不仅关乎企业的政治生态,而且也具有组织学上的重要性。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使得行政力量完全主导了生产资源的调配和生产要素的组合,企业的经营带有极其鲜明的“行政化”特点。例如,企业的投资权受到极大的限制②,“在传统体制中,一般国营工厂的厂长只有审批单价为200—500元低值易耗品的财务机动权”,“像首钢、鞍钢和武钢这样的大企业经理,其权限也只有审批不能高过单价800元的产品”③。所谓政企不分,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单位制下行政包揽的现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题
一 中国社会的传统格局
二 资本入侵与劳工阶级的形成
三 劳资矛盾与社会建设的诸种方案
四 走向全面革命

第二章 占有、经营与治理:理论阐释的一种尝试
第一节 占有
一 占有的三种理想型
二 中间形态

第二节 经营
一 经营的概念
二 经营的三种理想类型

第三节 治理
一 体制治理
二 知识治理
三 民情治理

第三章 总体体制下的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第一节 不断运动与调整的三十年
一 1949-1956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形成
二 1957-1965年:集权与分权的不断变动
三 1966-1978年:全面动乱及新的曙光

第二节 单位制:总体体制下的企业组织
一 作为一种治理形态的单位制
二 单位制的“社会动力学”

第三节 单位内部的团结机制

第四章 双轨制改革中劳动关系的转变
第一节 双轨制下的二重社会结构

第二节 乡镇企业:集体制下的劳动关系
一 多重占有结构
二 经营至上的营利活动
三 双轨治理体制
四 承包制话语
五 家庭与宗族的复兴

第三节 国营企业:承包制下的劳动关系
一 国营企业承包制改革
二 承包制下劳动关系的转变
三 国营企业中的集体制

第五章 市场化改革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第一节 政府与资本双重推动下的市场化浪潮
一 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改革
二 分税制改革与企业的变局

第二节 企业改制及其占有关系的转型
一 国营企业的产权变革
二 民营企业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形成
一 农民工流动与雇佣制劳动关系的形成
二 国有企业的危机与职工下岗分流

第六章 社会建设与劳动关系的治理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工厂
一 全球资本条件下的发展格局
二 劳资关系及社会矛盾的诸面向

第二节 劳动关系矛盾的表现
一 国际生产分工的底端效应
二 企业改制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 劳工治理中的制度偏移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公共治理
一 技术治理与社会责任
二 企业中的员工参与
三 工会的作用

第七章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