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旋风九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6700899
  • 作      者:
    傅红星著
  • 出 版 社 :
    海峡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纸牌屋上空的邓旋风,中美大国博弈尘封36载资料首度呈现
  抢救性访问,美前总统卡特、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历史风云人物讲述访美九天
  柳传志、俞敏洪、潘石屹、姚劲波、姚明、朗朗、雷军、杨东文等鼎力推荐。
  一段年轻人必须了解的历史,构建新形势下中美大国关系的必读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傅红星,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拥有二十一年的编导艺术生涯和行政管理经验。迄今已创作《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上百部影视作品,其中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2000年,傅红星被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傅红星作为专家,荣获由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一部内幕性、细节化、浓缩、好看的大国关系史!
  本书是在纪录影片《旋风九日》原始采访素材、当年美国外交档案和媒体报道以及相关图书、影像资料的基础上,以当年中美苏大国博弈、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为背景,以中美秘密建交谈判及邓小平访美九天行程为脉络,还原中美外交秘闻及邓小平访美九天精彩细节,呈现大历史中的“邓旋风”态势、走向,观照新中国外交、社会变迁,并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所呼应、启示。
展开
精彩书评
  当你面对未知的未来,而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声音的时候,你必须做出你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仅仅是靠自己的智慧,更要靠自己的勇气去踏出这一步。因为当你踏出这一步的时候,未来就改变了。邓小平用九天做出了他的选择,完成了他对未来的改造和探索。
  ——姚明

  我们这代人会有很多让我们感觉很熟悉但又很不熟悉的事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1979年的建交,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会是什么样子。对我来讲,《旋风九日》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意义,希望年轻的朋友能一起欣赏。
  ——朗朗

  小平同志出使美国,是中国第一次站到了世界的面前,发出了开放的声音。小平为世人做了一个表率,他当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勇于面对困难。就这点而言,我觉得无论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只要你想做成事情,你就要有面对困难、甚至面对危险的勇气,敢于迎难而上。
  ——雷军

  他是一个改革者,看起来一夜之间中国就从政治斗争变成了经济建设,其实他是一点一点把大家的意识给掰过来的。我觉得这是特别聪明的一种做法,你要让中国人了解真相,你要推动一场变革,你首先要让别人跟你一样,有一样的梦想。你要把你的理想变成所有中国人的理想,你要把全世界发达国家的真相告诉中国人。
  当你看完《旋风九日》,你会发现你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是对中国有好处的。
  ——姚劲波

  邓小平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没有之一,是最伟大的人。就是一个人,能够把中国这样多的人,从一个贫困的国家,带动着走到今天。
  希望《旋风九日》能完美记录下这么有意义的九天,为80后、90后分享,分享这段最重要的历史,分享在旋风时的九天。
  ——潘石屹

  习近平主席说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迎接这个世界,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只会使中国更加强大。
  我觉得一定要让中国人民真的知道这九天,这是中国的国家命运改变的九天。我要组织新东方三万五千个员工,新东方两百万学生都来看《旋风九日》,因为明白某一个时间段对中国人民命运的改变太重要了。
  ——俞敏洪

  联想集团能有今天,不能不感谢中国大的形式格局的变化。这个大的形式的变化,主要是在一个伟人的引领下才形成的。中国未来的外交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在世界上应该居于什么地位,这些东西都蕴藏于心,反复酝酿到九天喷发出来,这是邓小平厚积薄发的九天。他确实豁得出来,敢于做些突破性的事情。
  《旋风九日》值得中国的青年人、特别是有创业想法的青年人好好看一看。它能让你,换个活法!
  ——柳传志

  1979年邓公访美这件事情,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打开了一扇门。首先,你要开放,就是你往哪个方向走,要先把这个门打开。打开这个门以后,我们发现机会来了,而且视野开阔了。
  从个人也好,从社会也好,无论怎么讲,这个影响太大了。
  ——杨东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看哪,我们的超级英雄
  傅红星
  2010年10月,我和朋友聊天时说起,中国强大了,软实力却有点跟不上。我们其实有很强的文化力量,但需要梳理、整合,需要走出去。作为纪录片导演,我的职业视野中,有些外国导演拍过中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家,中国导演拍外国历史事件和政治家的,很少。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40多任总统中,我对第39任总统卡特很感兴趣,因为他跟中国的渊源很深——他的生日是10月1日;他从小喜欢中国,当海军军官的时候到过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缘分是,在他手里实现了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是在1979年元旦正式建交的,而1979年正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元年。
  我想拍一个卡特的纪录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个人物不断在我眼前浮现,那就是邓小平。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977年初,卡特上台;这年夏天,邓小平复出。当时,他们两人同时意识到,要加快中美建交步伐。中美接触的大门是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基辛格共同打开的,但建交这一步迟迟没有跨出去。
  慢慢的,我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建交谈判和邓小平访美这两块。在建交谈判这一块,我写了一个电影剧本《国家利益》。因为建交谈判是秘密的,没有影像资料,做不成纪录片,但它是非常好的故事片题材。
  建交没多少天,邓小平就去了美国。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想着中美关系了,跟美国政界、文化界、新闻界都有交往,他们想去美国的愿望一直没实现。邓小平很幸运,他去了,这在20世纪是一个改变十亿人命运、改变历史进程、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在中外史书里说得不多,不过影像资料很多,因为当时有上千名各国记者采访。邓小平访美这九天,美国人急切地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不是传说中的红色魔鬼头子。这九天,我觉得太有意思了。
  2013年,美国几家电视台和影像资料馆里发现了一些邓小平访美的影像资料。这些资料虽然是宝贝,但它们一直在睡大觉,你用,就是黄金,不用,就是黄土。拍纪录片,如同把黄金打磨、设计成一个好看的工艺品。我决定先搁下卡特的片子,拍一部邓小平访美这九天的纪录电影。
  一部电影90分钟,是讲一个人的一生有意思,还是讲这个人一生中的几天有意思?肯定是这几天更浓缩,更精彩,这是戏剧的规律。这个题材特别适合用电影表现。
  2013年的八九月份,《旋风九日》项目开始启动,我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在我看来,历史从未远去,尽管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对历史作了梳理、总结,从中得出一些东西,历史就是你的一盏明灯,既照亮过去,也照亮今天,照亮未来。我们要通过影像,让历史告诉未来。谁会拒绝了解未来呢?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对邓小平访美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交好美国,邓小平想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内政、外交永不可分。1978年中美宣布建交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只有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从美国买粮食,吃不饱啊。很多人认识到,不能再搞阶级斗争了,要把国家的发展目标调整到改善人民生活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得很明白。怎么改变贫穷?那就是改革开放。在当时,“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是不可分的,要改革,就必须开放。要开放,美国是绕不过的,因为它是西方的领头羊,必须跟它友好,引进他们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一些好的制度。
  邓小平复出后,在中美建交上有一种急迫心情。这种心情,跟他一生的经历有关。他少年时去了法国,新中国成立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做外交工作,在中共领导人里,他是最具有国际视野的,很熟悉世界局势、国际地缘政治。1974年,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从巴黎转飞纽约。他思想的真正转变,始于那个时候。看到西方世界的发展,他很清楚,中国不能再搞闭关锁国、阶级斗争那一套了。他急于改善中国和邻国的关系,和美国建交。
  中美建交以后,得让美国人民来支持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因此邓小平一定要让美国人民看见他。他是中国人民的代表,身上有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尽管已74岁了,但很有活力,九天里,80场活动,20多次讲话,20多次宴会,10多次跟记者谈话,舌战美国四大电视网王牌主播,亲吻孩子们,戴上牛仔帽,彻底征服了美国人。美国人喜欢邓小平的坦率、幽默、强硬和慈祥。他那么亲切,那么接地气,就像一个美国政治家。美国人自己说,他在美国刮起了一股“邓旋风”。邓小平确实让美国人看到了他,看到了中国人的诚意、美德和改变自己生活的决心,看到了中国的软实力。他就是当年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我觉得,这九天,是一次中国文化美国行,是“纸牌屋”上空的中国旋风,是当代中国梦的启航,是改革开放的开篇大戏。
  这是中美关系史上最甜蜜的九天。这九天,在美国人民心里埋藏三十多年了。看看休斯敦那两个在邓小平面前表演、向他献帽的牛仔姐妹吧,她们是乡下人,不懂政治,但是邓小平永远在她们心里。
  最大的政治是赢得民心,最大的外交是人民愿意跟你交往。
  交流是双向的。邓小平在让美国人民看到他的同时,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美国。对中国人来说,曾几何时,“美帝国主义”是要打倒的,怎么能跟敌人握手、做买卖,怎么能花他们“肮脏”的钱呢?邓小平的美国之行,改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观念,让他们学会接受美国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美国人民的友好。
  今天,中美关系的走向,还是当年邓小平定的调子。
  我们的采访带有抢救历史的性质。很多当事人年事已高,卡特91岁了,基辛格92岁了。老布什身体不好,我们都到了休斯敦他住的医院门口了,希望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听他聊聊,哪怕拍他一个镜头,终未如愿。当年签中美科技协定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2013年时表示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不幸的是,2014年4月,他去世了。当年的总统科学顾问普莱斯,因为动了喉部手术,说不了话了。
  我在1996年拍《周恩来外交风云》时采访过基辛格。2014年5月,我到了美国,联系他,他欣然答应接受采访,但只给我20分钟,因为当时他正写书,时间很紧。我赌了一把,拒绝他说,20分钟肯定不够。他说,“好吧,等我书写完了,给你更充裕的时间。”到了7月,我再去美国,基辛格的助理来电话说,原定两天后的采访取消,因为基辛格住院动心脏手术。我不放弃,我们的美国制片团队继续盯着,盯到他康复。12月,他终于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时间远超20分钟。
  采访卡特时,他对当年的事记忆犹新,因为那让他刻骨铭心。他说,邓小平访美是他任职总统期间最骄傲的事情。他还开玩笑:“每年10月1日,你们中国人都在为我庆生。”
  我们拍了上千小时的素材,但因为电影容量有限,很多素材并没有用在电影里面。留给将来吧。我做过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知道影像资料的历史价值。这些资料,将来我们会捐给国家机构,放到互联网,供后人观看、分享。
  年轻人可以通过《旋风九日》了解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跟邓小平访美这九天大有关系。我们看到过美国人塑造的超级英难,实际上我们也有自己的超级英雄,像拿破仑一样的小个子的超级英雄。我们希望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记住这个超级英雄,融入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潮流中。今天的民间外交,每个人都是外交官,你怎么样,你的国家就怎么样;你友好,国家就友好;你文明,国家就文明。
  为弥补电影创作的一些遗憾,为再现“旋风九日”的诸多精彩瞬间、延伸中美关系的诸多重要话题,就有了这本书。很多电影里没用上的好细节,放到了书里。在某些方面,书比电影精彩。
  当然,这本书也有遗憾,它只是抛砖引玉,只是起了一个头。接下来,故事的发展,由你我共同书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